您好!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欢迎您的到访!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新闻

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省(区市)农业厅(局)长访谈

来源:农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22日  浏览次数:2168

江苏省农委主任吴沛良——保供增收 创新发展

  2010年,江苏农业捷报频传:粮食总产“七连增”、蔬菜总产“四连增”,农民纯收入增幅超市民。与此同时,全省现代高效农业蓬勃发展,高效农业面积累计达到266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超过33%;高效渔业面积累计达到568万亩,超过总养殖面积的50%。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实现连续6年平均两位数增长的同时,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2%。

  江苏省农委主任吴沛良深有感触地说:“重视农业,首先看投入。”他说,江苏高度重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近年来农业投入不断加大,2010年,省财政支农资金预算安排达113.8亿元,粮食“四项”补贴资金合计达63.44亿元;2009年,江苏省级高效设施农业项目资金达7亿元,2010年增加到10亿元,60%以上用于扶持蔬菜生产,大力促进了“菜园子”建设和农民增收。

  “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提高效益,是江苏确保主要农产品供给、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主攻方向。”吴沛良介绍说,自2003年以来,江苏育成并通过审定稻麦新品种152个,有11个水稻品种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品种,全省稻麦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江苏的种质育培还将再创新高。近年来,江苏广泛推广应用水稻机插秧、抛秧、旱育稀植等技术。江苏省的“菜篮子”工程是作为高效设施农业来抓的,不仅促进了农民的增收,又保证了城市市民的消费。江苏的蔬菜自给率很高,同时还有很大一部分供应上海等长三角大市场。

  “江苏还通过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社会化服务、规模化经营、农产品质量品牌建设、减少流通成本等途径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种粮、种菜积极性。”吴沛良介绍说。江苏在加快农业增产的同时,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和品牌创建。近年来,江苏的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量也位列全国第一。 (陈兵)

山东省农业厅厅长战树毅——围绕推进现代农业强化“六项工作”

  山东省农业厅厅长战树毅告诉记者,2010年山东农业保持了健康稳定发展态势。粮食实现了“八连增”,总产达867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农产品出口保持强劲增长势头,1~11月实现农产品出口112.8亿美元,同比增长30%,预计全年可达120亿美元以上。

  战树毅说,明年山东农业将努力实现“十二五”开局有一个新发展。将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为总抓手,努力实现粮食生产再创新高和农民收入两位数增长,突出“稳粮保供给、提质转方式、增效促增收、创新增活力”。

  战树毅强调,在落实措施上将重点强化“六项工作”:一是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和山东实施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的时机,以改善水利、提高地力为重点,深入推进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二是以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农业的整体竞争力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三是以实施蔬菜、果品、畜牧、水产、苗木花卉五大产业振兴规划为契机,大力发展优质特色和高效生态农业,大幅度提升高效特色农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增强“菜篮子”产品的市场保障能力,推动农业在新一轮结构调整中再上新层次。四是以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市场流通和信息服务体系、农业执法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完善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公益性服务功能,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五是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重点在农业经营机制、农业建设项目推进机制、农业部门的各种监管机制等方面,进行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创新,以进一步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部门自身的工作活力。六是坚定不移地落实好惠农政策,切实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于洪光)

重庆市农委主任夏祖相——培育优势特色产业 实现农民增收突破

  “今年以来,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在领导空前重视、政策强力助推、市场行情向好、天气总体照应、措施办法对路等多重利好因素的叠加作用下,呈现出近年少有的好形势。”重庆市农委主任夏祖相告诉记者,预计重庆全年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特别是“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开局喜人,预计全年“两翼”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据夏祖相介绍,今年重庆全市大宗产品喜获丰产丰收。预计全年粮食产量1158万吨,油料总产44.4万吨,连续五年增产增收。蔬菜预计产量1300万吨,同比增12%。同时,草食牲畜迅猛发展,预计出栏牛50万头,羊190万只,家禽2.17亿只。柑橘产业量价同增。产量160万吨,晚熟柑橘最高卖到50元/斤。

  夏祖相表示,2011年,重庆将继续做好稳定粮油、保障供给工作,使粮食总产稳定在1100万吨以上。在此基础上奋力攻坚,助农增收。加大投入力度,壮大产业支撑,强化龙头带动,完善市场体系。确保明年“两翼”地区95%以上有劳动能力的农户户均增收3500元以上。

  在产业发展方面,重庆的思路是进一步培育特色,提高效益。重点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除优质粮油外,每年安排蔬菜发展资金2亿元,整合水利、扶贫、农综、国土整治等资金2亿元,集中建设蔬菜生产体系。加快建设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加快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搞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强力推进长江三峡柑橘产业带建设,重点抓好晚熟柑橘,争创中国柑橘第一品牌。投入资金2~3亿元,加快发展生态渔业,推进三峡库区天然生态渔场建设,水产品产量达到32万吨,淡水产品自给率60%以上。大力发展林业、茶叶、特果、蚕桑、中药材、烟叶等特色产业。 (邓俐)

安徽省农委主任张华建——坚定不移地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安徽省农委主任张华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农业技术进村入户到田的主体力量,是技术转化应用、实现生产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农业部门职责和作用的必要环节,是农业生产管当前、利长远的基础性工作,不可替代。必须坚定不移地通过改革,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张华建介绍说,安徽省认真贯彻国务院和农业部的相关部署,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改革工作基本结束,建设工作正在推进。一是理顺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管理体制。二是因地制宜设置了县、乡(镇)两级农技服务机构。全省各县(市、区)基本进行了县乡一体化同步改革。三是落实了财政基本保障。基层农技人员工资和工作经费列入了县级财政预算,农技推广无钱“打仗”的情况有了初步改善。四是乡镇站基础条件建设正在展开。五是基层农技服务体系运行机制基本建立。构建了人员进出、竞聘上岗、岗位责任、工作考评、工作规章等制度,完善了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和服务对象共同参与的农技服务考评机制和奖惩制度。

  张华建介绍了安徽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的主要做法。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省政府把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建立了由分管省长担任总召集人,省农委等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省政府联席会议制度。省农委强化责任意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调查研究,制定改革方案,协调督促全省各级农业部门形成合力,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确保改革工作顺利开展。以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重点在理顺管理体制、强化经费保障、创新服务机制上下功夫,切实解决好长期困扰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发展的体制、机制和经费保障等突出问题,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夏树)

湖北省农业厅厅长祝金水——四措并举 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以来,湖北围绕“稳粮、提质、增效”,狠抓惠农政策落实,立足科技抗灾生产,着力开展优质高产创建,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

  明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始年,作为农业大省,湖北农业如何发展?湖北省农业厅厅长祝金水表示,要力争在以下四方面有所突破。

  以优质高产创建为抓手,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不断扩大优质高产创建覆盖面,促进大面积粮棉油平衡增产。重点发展设施蔬菜、高山蔬菜和水生蔬菜,确保800万亩菜地保有量面积落实。全面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创建,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建立完善水产良种体系,加大精养渔池改造力度,提高名特优比重,不断提高水产养殖效益。

  以密切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加快推进产业化经营。围绕做大做强市场主体,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与农村一产业和三产业紧密联系起来,提高农业整体效益。

  以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为重点,确保不出现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一是推行标准化生产。二是完善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三是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

  以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点,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一是加强规范引导。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的基础上,合理引导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完善农村土地纠纷调处、仲裁和土地流转交易等机制,维护群众利益,确保农村社会的稳定。二是办好试点示范。采取示范、引导、协商、利益调节等办法,引导农民将土地承包权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经营权集中到集体经济组织。 (何红卫)

浙江省农业厅厅长孙景淼——加快建设高效生态农业

  2010年,浙江农业在遭受多次灾害性天气的不利条件下实现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保持稳定,“菜篮子”产品稳步增长,农产品出口全面回升,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96.5亿元,同比增2.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0632元,同比增长12.7%。

  浙江农业厅厅长孙景淼告诉记者,浙江将紧紧围绕建设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重点抓好几方面工作:

  围绕保供给,着力促进生产稳定发展。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大力推广粮经轮作“千斤粮万元钱”高效农作制度,力争粮食总产有所增长。

  围绕抓转型,着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全面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大力发展标准化生产,完善农资经营信息体系,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现代物流业,因地制宜开发休闲观光农业,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围绕增活力,着力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在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有序引导土地流转、农民合作和社会化服务,提高农业规模化经营。深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增强经营能力和服务功能。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继续扶持一批产业带动力大、市场竞争力强的加工型、外向型龙头企业。

  围绕强基础,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深入实施千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提升农业设施装备水平。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全面启动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工程,创建一批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示范区。 (蒋文龙 胡立刚)

河北省农业厅厅长赵国岭——推动粮食生产和蔬菜产业实现跨越

  “河北省农业大发展,应当从多方面着力。”河北省农业厅厅长赵国岭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赵国岭向记者介绍了河北发展农业的一系列举措:一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坚持“三化同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二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把粮食生产作为首要任务,着力打造4000万亩粮食生产核心区,到2015年,全省建成3个吨粮市和50个吨粮县,核心区内2000万亩以上的耕地粮食夏秋两季单产达到1000公斤,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700亿斤以上。三是推动蔬菜产业提档升级。以24个蔬菜产业示范县为抓手,加大扶持和服务力度,建网络、创品牌、进京津、上超市,全面提升档次、提高效益,强力打造蔬菜强省。到2015年,全省蔬菜面积达到2500万亩,在京津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其中高档蔬菜达到30%以上。四是做大做强现代养殖业。优化区域布局和生产结构,加快优势畜禽产品主产区建设,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五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扶持一批生产规模大、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龙头企业,提升带动能力。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整体推进项目、园区、基地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延伸链条、培育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到2015年,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总量达到5000亿元,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3.5%。六是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加强农业基本建设,建立完善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检测、农业信息化“四大体系”,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强力提升科技支撑、质量监管、农业机械化发展、依法行政“四大能力”,发挥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保障作用。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积极引资、引智、引才,拓展农业发展空间。 (刘伟建 李杰)

北京市农委主任王孝东——为“世界城市”提供强有力支持

  北京是一个拥有近20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而相比于日益增多的巨大人口而言,北京土地资源又十分有限,这就注定了北京要发展农业,就必须走与众不同的道路。12月21日,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王孝东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十一五”以来,北京市顺应城乡融合和产业融合的趋势,以市民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农民的增收为落脚点,提高农业的集约化程度,深度挖掘农业的综合价值,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全面开发农业的生产、生态、生活等多种功能,使农业的形态、内涵和功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形成了“高端、高效、高辐射”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

  王孝东介绍说,近年来北京市在良种培育、示范推广、教育培训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据测算,目前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已达65%左右。目前全市已有设施农业28万亩,而且随着新一轮“菜篮子”工程的启动实施,每年还将增加4万亩,为市民的“菜篮子”、“果盘子”提供了基本保障,也为应急保障奠定了可靠的基础。北京不是农产品生产大市,但正在成为农产品加工大市。目前,全市已建成一批产业聚集、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和创业基地,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02家,产值达到600亿元。目前全市实际经营的农业观光园超千家,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近3000万人次,总收入超过20亿元。

  王孝东表示,与一般意义上的农业不同,都市型现代农业功能大大拓展了。今天,它已不单是物质生产,还是一种精神现象,一种文化体验,它除了提供农产品,满足人们胃的需要外,还能提供生态服务和休闲娱乐服务,满足人们眼的需要、肺的需要和心的需要。目前北京的GDP已经达到1万亿元,而整个郊区农林水的生态服务价值也已超过了1万亿。农业以其独有的功能为“世界城市”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李海涛)

天津市农委主任张国庆——明年加快构筑现代农业高地

  天津市农委主任张国庆说,过去的五年,天津市郊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加快,天津农村工作在示范小城镇建设、现代农业建设、区县重大项目建设、示范工业园区建设以及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促进了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张国庆说,明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天津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天津市“三个层面”联动和农村“三区”统筹联动发展的思路,围绕“十二五”打造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宜居“三个高地”和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两个基地”规划目标,强载体、调结构、促转变、上水平,实现郊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起步。

  谈到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问题,张国庆说,天津市将继续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加快构筑现代农业高地。首先,将圆满完成天津市设施农业“4412”目标任务。明年作为这项任务的最后一年,将新建种植业设施10万亩,即实现4年新建种植业设施面积40万亩,12个有农业区县各建有一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同时启动实施种植业设施提升工程,重点是抓好三个提升:技术装备提升,重点是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产品结构提升,以农业高新技术为引领,积极引进设施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质量安全提升,加强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建设,完成农产品无公害产地认证和复查换证50万亩,认证产品50个以上。二是加快推进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快9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完成40个现代畜牧养殖园区建设任务。三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出台《天津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条例》,重点扶持10个合作社联盟和10个示范社发展,扩大农超对接。 (金慧英)

上海市农委主任孙雷——科技进步带动农业发展

  在谈到上海农业科技进步的现状时,上海市农委主任孙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全市耕地面积“十一五”期间累计减少52.5万亩的情况下,全市农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233.4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283.2亿元,也就是说,耕地和农业总产值的一减一增,背后靠的什么?靠的是科技的支撑,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比2005年提高5个百分点。在动植物育种、农业装备、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等领域,上海获得了一批国内领先或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成果,农业成果转化和推广加快,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信息化有效推进。重点示范区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基本达到100%。郊区奶牛、生猪良种率达到100%,水稻良种覆盖率达到99%以上,蔬菜良种覆盖率达到95%;奶牛年均产奶量达到7500公斤/头,水稻年均亩产量达到550公斤。

  据孙雷介绍,“十一五”以来,上海实施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增收渠道更加多样化,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最近六年分别跃上7000、8000、9000、10000、11000和12000元六个台阶。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为13680元,同比增长11%左右。

  明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孙雷表示,上海农业主管部门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和“六个着力”的要求,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确保市场有效供应;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完善农村发展机制体制;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现农民持续增收,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在沪郊大地6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按“十二五”规划绘就的蓝图,谱写上海“三农”工作新篇章。

福建省农业厅厅长陈绍军——不断增加支农资金夯实“三农”基础

  “不断增加的支农资金夯实了‘三农’基础。”福建省农业厅厅长陈绍军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了今年福建农业发展情况,“一系列惠农政策激活了农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陈绍军介绍说,2010年福建省农业厅配合财政厅下拨中央农资综合直补8.445亿元、农作物良种补贴2.076亿元;下达省级财政支农发展性专项资金累计1.68亿元。下达中央畜牧良种补贴1768万元。在农机购置补贴方面,至10月底,落实中央补贴2.5829亿元,省级配套5634万元。水稻种植保险截至11月30日,全省参保水稻种植(制种)面积567万亩,预拨中央及省级财政补贴保费3960万元。

  “财政投入的增加,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陈绍军说。全年福建累计推广各类农业新品种210多个,新技术90多项,新肥料50多种,新农药60多种,新型农机具七大类1.5万多台(套),建立580个示范片,示范推广2600万亩以上,培育了农业“五新”示范户6271户,开展培训和技术指导1886次,培训农技员及农民48684人次,举办较大型的“五新”现场观摩会477场。

  谈及明年福建农业主要工作,陈绍军表示,一是稳定粮食生产,即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发展高效粮食产业。二是提升特色产业,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为目标,进一步优化园艺作物和畜产品区域布局与品种结构。三是推进设施农业发展,构建起品牌引领、龙头企业带动、产加销相互衔接和完善配套的现代产业体系。四是拓展农业交流合作,尽快出台《加快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的若干意见》,深化闽台农业交流机制;五是继续推进“五新”示范推广,通过“五新”综合配套应用,集成创新,解决农业产业关键技术不到位问题,提高农业科技综合效应。 (蔡茂楷)

江西省农业厅厅长毛惠忠——这五年农民得实惠最多

  江西农业厅厅长毛惠忠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一五”是江西农业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极不寻常的五年,也是农业发展最好、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江西农业产业结构由以粮为主转变为粮经协调发展,以农业为主转变为农业与非农产业协调发展。农产品品种结构更加注重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特色化的现代农业产品,全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优质品率达到60%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到年底,全省省级龙头企业472家、国家级龙头企业27家。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条件明显改善。“十一五”以来,全省水稻收获机械化水平由2005年的30%,猛增到2009年的55%,栽插机械化水平由2005年的几乎为零增加到4.6%,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6.2%,进入了中级发展阶段;农业对外开放水平快速提升。五年来,全省出口的主要农副产品由原来单一的粮食扩大到粮、肉、油、菜、果等多项产品。农产品出口市场不断拓展,出口国家和地区达100多个。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十一五”前期,全省农民生活水平虽然有所改善,但农民生活仍处于较低水平,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3266元。今年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610元,增长10.6%,增速同比高2.6个百分点。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江西将以发展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平台,以稳定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为重点,以农业基础建设及项目为抓手,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健全完善现代农业政策支撑体系、产业技术体系和工程建设体系,构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文洪英)

湖南省农业厅厅长田家贵——调结构 转方式 促增收

  “鱼米之乡”湖南今年农业发展很不平凡,尤是在先后遭遇了长时间低温阴雨、暴雨洪涝等灾害的情况下,粮食生产实现稳产增产。日前,记者采访了湖南省农业厅厅长田家贵。

  在谈到对今年湖南农业经济形势时,田家贵表示,今年以来,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中央“三农”方针政策,坚持调结构、转方式、促增收,切实强化工作措施,狠抓落实,确保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今后一段时间,湖南农业工作有何新目标和新措施?田家贵表示,全省农业工作要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和服务,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努力确保全省粮食总产600亿斤以上;农业增加值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以上。

  明年湖南将采取多项措施扎实推进工作。一是狠抓粮油增量提质。扎实推进水稻扩双增面,扩大双季稻面积100万亩以上,用3年时间把全省一季稻面积降到900万亩以下;通过5年左右努力,使我省由稻谷产量第一省转变为销量第一省、产业效益第一省。二是狠抓经作产业振兴。加快打造柑桔产业第一强省,集中打造十大绿茶和湖南黑茶品牌。抓好18个重点果、茶苗圃生产管理,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大中城市远郊和蔬菜优势产区,扩补建设30万亩设施化、集约化城镇专业菜地。三是狠抓标准化健康养殖。创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示范场,重点扶持1000个标准化健康养殖小区、1万户标准化规模养殖户(场);创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40个,生态修复改造池塘15万亩。四是狠抓农业产业化推进。尤其要抓好粮食、畜禽、果蔬等3个千亿元产业发展。五是狠抓农业科技提升。力争年底前各县市区基本完成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任务,重点加大超级稻新组合选育力度。 (彭向阳 吴砾星)

陕西省农业厅厅长王宏——以先进生产模式推动现代农业

  “2010年,我们在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坚持‘把思路抓成典型,把典型提升为模式,把模式规范成项目,以项目整合资金,以方案落实项目’,以先进、成熟的生产模式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取得明显成效。”这是陕西省农业厅厅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陕西2010年农业经济工作的回顾和总结。

  王宏说,今年以来,陕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线,以推广先进成熟的生产模式为抓手,积极实施“七大增收工程”,在克服各种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下,全省农业经济形势好于预期。主要表现在:粮食生产实现七连增。畜牧业规模化程度提高,设施蔬菜规模扩大。据农业厅对950户定点农户监测分析,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突破3900元,增幅达13%以上。

  他说,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陕西农业已形成了合作社建设的宜川模式、农技推广的平利模式、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商洛模式”、农业综合执法的“宝鸡模式”、奶业转型升级的“千阳模式”等一大批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的先进模式,这些先进模式为现代农业发展做出了示范,使各地发展有了样板。

  王宏说,2011年,陕西农业将继续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推广先进生产模式为抓手,确保粮、果、肉、菜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目标完成,围绕粮、果、畜、菜四大主导产业,继续实施农民增收“七大工程”。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实施十大重点项目。一是实施果品贮藏、生猪发展和有机农业三大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推广项目。二是推进四大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三是加快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设。 (常永平)

甘肃省农牧厅厅长武文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农业发展质量

  “十一五”期间,甘肃省农牧部门按照“抓重点、强基础、保安全、促发展”的总体思路,坚持用市场经济的思维谋划农业工作,用工业化的思维谋划农业发展,用以人为本的理念谋划农民增收,坚持遵循自然、经济和科学规律,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着力破解发展难题,走出了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路子。甘肃省农牧厅厅长武文斌告诉记者,可以说,过去的五年,是甘肃省农业投入增量最大、粮食产量增幅最高、农民收入增加最快、“三农”发展亮点最多的五年。

  强农惠农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粮食总产连创历史新高。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取得重大突破。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加快转变。农村民生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民收入实现持续较快增长。

  “十二五”时期转变全省农业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是:加快发展标准化生产,推进种植养殖方式转变。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积极开展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集中创建一批蔬菜、水果标准园和肉牛肉羊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科技成果创新和应用,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坚持立足产业发展抓好农业科技创新,立足农民需求抓好农业科技推广,立足机制创新抓好科技队伍建设。加快发展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推进农业资源利用方式转变。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推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变。更加注重农业体制机制创新,把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有机联接起来,形成完整高效的产业体系。加快农业农村改革创新,保障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方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吴晓燕)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牧厅厅长赵永彪——加快“三大示范区”建设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牧厅厅长赵永彪介绍说,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宁夏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总的思路是: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三大示范区”建设步伐,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设施农业、现代畜牧水产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黄河金岸现代农业产业带建设,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宁夏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十一五”期间,宁夏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良好的发展态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2010年粮食总产比“十五”末增长18.8%,实现了连续七年增产,再创历史新高,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560公斤,位居全国前列。特色优势产业实现了高速增长。13个特色优势产业每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特色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2%,呈现出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良好态势。

  赵永彪告诉记者,到2015年,宁夏农业总产值达到350亿元,年均增长6.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00元,年均增长10%以上。目前,农业部门已经制定具体措施:一是按照“稳定面积、调整结构、优化品质、主攻单产”的思路,大力实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和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二是以提质增效为重点,以标准园创建为抓手,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提高设施农业建设质量和效益,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三是依托13个特色优势产业带,着力打造十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大力实施“龙头企业升级工程”,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四是加大畜禽品种改良、饲草料加工调制、标准化规模养殖和重大疫病防控力度,大力发展现代畜牧水产业,切实提高农业发展的综合效益。 (张国凤)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厅厅长艾则孜 克尤木——提升农业现代化建设能力和水平

  “今年新疆粮食生产实现连续三年大丰收是最大亮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厅厅长艾则孜 克尤木开门见山。

  艾则孜说,2010年自治区深入开展粮、棉高产创建活动。全年落实小麦高产创建面积500万亩,玉米200万亩,棉花250万亩。全年农作物总播面积达7240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258万亩,预计总产1440万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棉花面积2118万亩,预计总产262万吨。新疆今年粮食、棉花生产实现连续三年大丰收,为自治区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和全国粮食七连增作出贡献。

  艾则孜指出,不断完善防灾减灾应急预案,有效减轻极端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大灾之年连续夺取丰收的关键。同时先进适用技术推广,为丰收提供科技支撑。目前,全疆72个县(市)基本完成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

  近年来,新疆加快培育棉花、甜菜、加工番茄、打瓜、哈密瓜、孜然等一批具有明显特色优势的产业,积极实施品牌名牌发展战略和标准化生产战略。艾则孜介绍说,2010年成功举办了北京、上海农产品交易会,进一步拓宽和完善农产品营销促销平台。

  “2010年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将突破4500元,同比增加700元以上,收入实现持续快速增长。”艾则孜说,2011年新疆农业工作的重点是:一是完善各类保障体系,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二是按照现代产业体系要求,着力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三是建全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着力在节水农业上狠下功夫;四是着力加快农机化和农业产业化步伐;五是着力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产品市场开拓工作;六是进一步加强党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提升广大干部服务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冯建伟)

山西省农业厅厅长孙连珠——强化政策引导 发展特色现代农业

  近日,山西省农业厅厅长孙连珠就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等情况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孙连珠表示,2010年,面对低温干旱等气候影响和农产品市场复杂多变的多重挑战,山西省出台了八项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的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全省粮食总产预计达到113.6亿公斤,比去年增长20.6%,创历史新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迈出了新的步伐;第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770元,同比增长14%。

  山西省在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方面主要采取了五方面措施:一是启动实施了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二是着力抓了粮食高产创建、高效园艺建设、规模健康养殖、农产品加工“513”四大产业提升工程。三是进一步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四是认真抓了以土地流转、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为重点的农村改革。五是采取多种形式促进区域合作和产销衔接。

  在农业转型跨越方面,山西省2011年总体工作思路是,以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提升农业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力争全省粮食产量稳定在100亿公斤以上,农民人均收入增长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水平。

  具体来讲,一是围绕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产品市场营销网络建设和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力求有个较大的进展。二是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在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农民转移就业培训力度,大力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大幅度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三是围绕新农村建设,在继续抓好每年建设2000个重点推进村的基础上,启动实施100个新农村集中连片建设工程。 (马小林)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厅长郭健——多渠道保障农牧民持续增收

  “十一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克服了严重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农牧业经济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2010年,粮食总产预计达到430亿斤,再创历史新高;牧业年度全区牲畜存栏1.08亿头只,连续6年稳定在1亿头(只)以上。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厅长郭健表示,农牧民持续增收依然是一项首要任务。它的最有力的保障就是,以推进农牧业现代化为发展方向,巩固和加强农牧业基础地位,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转化增值能力,增强抗御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加大惠农惠牧政策支持力度,实现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

  如何增加农牧民收入?采用的主要举措有:一是全面落实好中央和自治区各项惠农惠牧政策,按照“扩大范围、提高标准、完善办法”的原则,阳光操作,强化服务,确保农牧业各项补贴、农牧业保险等惠农惠牧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保障农牧民政策性增收稳定增长。二是大力应对可能出现的生产资料上涨因素,推广农牧业节本增效技术措施与管理方式,促进农牧民务农收入稳定增长。三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和特色产业,促进农牧民产业增收稳定增长。四是创新阳光工程培训内容和模式,切实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大力发展休闲农牧业,促进农牧民劳务和转移就业增收稳定增长。五是积极开展为农牧民办实事活动,深入开展农牧民负担重点治理,依法维护农牧民的合法权益。

  今后5年,要在保护广大农牧民种粮养畜积极性的同时,严格贯彻落实好耕地和草原保护建设各项政策。坚决执行最严格的耕地和基本草牧场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强化基本农田和草牧场保护和建设。继续推进保护性耕作工程,进一步落实好草原“双权一制”,建立和规范草原流转机制。落实基本草原保护、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轮牧三项制度。 (张五四)

辽宁省农委主任刘长江——抓好“五大工程”推进现代农业

  今年以来,辽宁省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和县域经济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省农委主任刘长江向记者介绍,在春季低温寡照、夏季洪涝灾害的双重影响下,今年依然取得了较好收成,粮食总产353亿斤,较去年增产35亿斤。全省设施农业新增面积150万亩,总面积预计超过900万亩,取得历史性突破,日光温室面积和水平居全国首位,设施农业面积居全国前列。蔬菜总产量达到3764万吨,较去年增产193万吨。水果总产量达到600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

  刘长江说,全省农业系统将抓好农业“五大工程”,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一是高产粮油创建工程。全面实施45亿斤粮食增产工程,重点抓好36个粮食主产县(市),建设16个水稻、42个玉米、1个大豆、5个马铃薯国家级生产基地。集中力量抓好粮食高产示范区建设,实施1000万亩水稻产量提升工程、100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和1000万亩保护性耕作工程。推进1000万亩以花生为主的油料基地建设,把阜新市建设成为全国主要的花生生产和加工基地。二是设施农业推进工程。千方百计提高设施农业科技含量,着力推进设施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全面提高设施农业科技水平和产出效益。培育和壮大经纪人队伍,新建、扩建一批大型设施农业产地批发市场,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有效解决设施农业产品销售问题。三是名优水果开发工程。到2015年,全省果树栽培面积1000万亩,总产量850万吨,鲜果出口量70万吨,总产值270亿元,农民人均果业收入1000元。四是特色农业建设工程。重点发展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到2015年,全省特色产业力争面积达到500万亩,产值达到250亿元。五是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在重点抓好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县的基础上,分梯次扶持建设50个现代农业示范区。

图文快讯
2010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综…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百姓心中…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 推进…
中国采取抑制物价措施保护消费…
省农委、省农发行召开金融支持…
十二五期间全国畜禽标准化规模…
版权所有 © 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电话:0551-64256798 传真:0551-64256798
地址:合肥市胜利路与琅琊山路交叉口天骄国际B座2610室 技术支持:网道科技 皖ICP备08101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