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欢迎您的到访!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新闻

把转型升级作为“十二五”农业发展主线

来源:农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20日  浏览次数:2000

安徽省委常委、副省长赵树丛提出把转型升级作为“十二五”农业发展主线

  本报讯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机遇期。农业大省安徽有什么新的思路和打算?安徽省委常委、副省长赵树丛说,从农业角度而言,国家将安徽定位为粮食生产基地和能源、原材料基地,要求安徽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中部崛起中做出更大贡献。我们必须适应形势变化,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社会更加和谐发展,为兴皖富民、中部崛起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具体来说,就是要抓住一条主线、落实两个任务、依托三个载体、构筑四个体系。

  一条主线就是农业转型升级。赵树丛说,“十二五”是农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要把转型升级作为“十二五”的一条主线。一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以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争取到2015年在全省有条件的农业县(区)建设80个规划布局合理、生产要素集聚、产业相对集中连片、设施装备先进、科技服务领先、经营机制完善、辐射带动明显的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积极开展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活动。二是从依靠资源向依靠劳动力素质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转变。以新型农民、基层农技人员、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负责人为重点,开展系统培训和轮训。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大力推广应用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农作物秸秆还田等先进实用技术。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科技应用能力。加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基础服务设施、服务能力的建设。三是从粗放式经营向提高集约化生产水平转变。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通过实施畜牧业升级计划,推广标准化规模养殖。实施水产跨越工程,推进规模化水产苗种生产,扩大名特优水产品养殖,推进生态健康养殖。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设集约化设施蔬菜标准园,建立面向长三角地区的优质蔬菜供应基地。大力发展茶、桑、果、药等特色农产品,推进茶叶、水果、蔬菜标准园创建,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板块经济。

  两个任务就是提高农业综合竞争能力,增加农民收入。赵树丛说,一是提高农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安徽是农业大省,主要体现在农产品多、农业劳动力多,优势在产量大、市场大,特别是靠近长三角高端市场。但是,如果农产品的质量、档次和竞争力上不去,市场再近也进不去,人家照样还是吃东北大米、山东蔬菜。必须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提档次,树品牌,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强农产品竞争力。二是提高农民收入。农民收入不仅仅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重要的是,增加农民收入是拉动内需的最基本的动力,也是安徽全面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一项基本要求。为此,我们农业农村的各项工作都要更加自觉地围绕提高农民收入来开展。

  三个载体就是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农业产业化、新农村建设。赵树丛说,一是继续推动粮食生产三大行动。粮食是战略问题,保障粮食供给仍然是我国农业发展第一位的问题。要继续坚持依靠科技、主攻单产的思路,整合各类资源,加大技术集成,细化生产管理,力争到2015年,粮食总产达到640亿斤,到2020年全省粮食生产能力达到800亿斤。二是实施农业产业化“转型倍增计划”。要按照为龙头企业建基地、围绕市场发展生产的思路,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推动农业转型,促进市场农业、商品农业和食品安全型农业的发展。我们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农产品加工值要翻番,农产品加工值和农业产值的比例由现在的1:1上升为1.5∶1,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全省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三是新农村建设。中国的农民群体庞大,农村地区广阔,农业基础薄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长远的任务。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牢牢把握生产发展这个核心,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搞新社区、新村庄,要始终注意把握好几个关键环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产业布局,使之真正成为统筹城乡、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载体。

  四个体系就是农村基本经营体系、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体系、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三农”政策支持保护体系。赵树丛说,一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系。要坚持完善家庭经营承包责任制,这是符合中国现有生产力水平的,也符合中国农民对土地的传统认识,但这个过程,要更好地和大农业、现代农业衔接,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衔接,不断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体系建设。我们的农业基础设施太薄弱、生态体系太脆弱,必须切实加强。要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特别是要抓好治淮、沿淮涝洼地治理等水利建设,努力打造旱涝保收的江淮粮仓。三是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大力推广应用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农作物秸秆还田等先进实用技术。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科技应用能力。加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基础服务设施、服务能力的建设。四是“三农”政策支持保护体系建设。粮食生产和农业问题,越来越是一个公共产品、公共问题。继续强化政策的支持力度,坚决落实好保护价收购、粮食补贴等政策措施,保护农民从事粮食生产等积极性。加强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公共财政和公共产品提供等方面逐步缩小城乡发展条件的差距,实实在在地、一步一步地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图文快讯
2010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综…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百姓心中…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 推进…
中国采取抑制物价措施保护消费…
省农委、省农发行召开金融支持…
十二五期间全国畜禽标准化规模…
版权所有 © 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电话:0551-64256798 传真:0551-64256798
地址:合肥市胜利路与琅琊山路交叉口天骄国际B座2610室 技术支持:网道科技 皖ICP备08101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