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欢迎您的到访!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新闻

播撒创新“及时雨” 构筑惠民“聚宝盆”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26日  浏览次数:1801

   “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灵魂和趋动力,全力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是破解农村地区融资瓶颈的重要途径。只有政府、人行和涉农金融机构齐心协力,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创新出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就一定能实现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的良性互动,达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目的。”面对笔者的采访,安徽省阜阳市分管金融工作的副市长胡明莹如是说。

    被誉为“川原平旷,沃野田畴”的安徽省阜阳是农业大市,面积9775平方公里,人口980万,其中农业人口820万。阜阳大地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阜阳享有“柳编之乡”、“黄牛之乡”、“中药材之乡”的美誉,盛产小麦、水稻、棉花、玉米、大豆、红薯,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肉类生产基地和全国山羊板皮重点产区。阜阳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如何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以适应当地经济的发展,一直是阜阳市政府和当地金融部门认真探索的重要课题。近几年来,在阜阳市政府的鼎力支持下,在人民银行的积极推动下,阜阳各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社,充分利用地方禀赋的资源,积极探索,努力创新,陆续推出“再生资源企业退税担保贷款”、“药商乐”等一系列自主原创信贷新产品。截至9月末,全市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品种 27个,受益农户和企业 近7 万户,累计发放贷款40.2亿元,较上年末新增创新品种 7 个,新增受益农户和企业2 万余户,累计发放贷款净增12.3亿元。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播撒了“及时雨”,为农户和企业构筑了“聚宝盆”。

    政府:引领各方,形成创新合力

    胡副市长告诉笔者,近几年来,阜阳市政府和各县(市)区政府从促进农村经济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综合协调各相关部门,着力改善农村金融创新的配套机制和外部环境,为开展农村金融创新创造前提条件;为加大信贷投入扫平障碍;为金融业支持三农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服务。

    根据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需要,阜阳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金融业加快发展的决定》。一是要求财政、税务部门将服务于三农的金融机构的营业税、所得税减免、涉农贷款奖励等配套政策落实到位,该返还的尽快返还,该贴补的尽快贴补,该奖励的尽快奖励。截至今年6月底,市财政已发放风险补偿和贴息资金874.21万元。另外,自2009年起,市财政每年新增1000万元用于增加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有效增强担保机构实力。辖属颍东区政府,自2005年至今年6月底,足额返还颍东区信用联社营业税977.78万元、减免所得税176.93万元,而且帮助信用社清收党政欠款及个人欠款286万元,拨财政补贴专款496万元,为信用社创新金融产品、增强资金实力提供了保障。二是要求司法部门切实维护金融债权,严格公正执法,快捷高效服务。三是要求农业、林业、畜牧等涉农部门加强与各金融部门的协调沟通,积极搭建三农与金融部门的合作桥梁,推动金融创新工作的深入开展。

    与此同时,各级政府进一步激活思想,总结创新经验,强化经验交流,加强舆论推动,帮助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成果转化和推广力度,力求在确保创新工作取得实效的同时,在更广泛层面上体现农村金融创新典型示范意义。

    人行:督导、助推,营造创新氛围

    在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过程中,人民银行阜阳市中心支行,主动担负起核心推动角色,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积极采集农村地区农户和企业信用信息,目前已有140万农户纳入征信系统,为金融创新提供外部规范和约束;积极与政府部门沟通协调,建言献策,促进创新配套政策的落实,疏通金融创新外部环境;推动政府加强金融运行的软环境建设,努力营造高效率的行政环境、严格公正的法制环境和诚信履约的信用环境,为金融业健康安全发展提供坚强保证;针对性指导金融机构结合地域特点、资源禀赋、农村需求等开展创新,要求推出的产品有市场,能体现前瞻性和针对性,通过创新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在避免金融机构创新工作走弯路、提高创新效能等方面,人民银行发挥出重要的保障和推动作用。

    人行阜阳中心支行行长陈伟告诉笔者,他们曾邀请《人民日报》、《金融时报》和当地电台、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大力宣传阜阳市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成效,营造出浓厚的舆论氛围,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与此同时,鼓励和引导各金融机构,尤其是涉农金融机构立足于阜阳农村实际和地方特色,把握“四个围绕”,全力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工作。一是围绕担保抵押物范围的扩大创新。依托农村物权改革,在财产权益归属清晰、风险能够有效控制的条件下,进一步扩大农户和农村企业可用担保品范围,激活农村静态资产,尽快促使农村房屋、宅基地使用权、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小型农机具、种养殖物等能够作为担保物。二是围绕信贷流程优化创新。简化农村金融创新信贷产品贷款环节和手续,实行农村金融创新信贷产品绿色通道,实现对创新信贷产品调查、审批、发放的一条龙服务。三是围绕金融服务提升创新。进一步完善服务机制,尽可能降低利率上浮幅度,推行联网互保、农民工银行卡等电子化产品、规范金融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效率。四是围绕风险监控方式创新。要本着内控先行和边试点边完善的原则,科学设计并不断完善相关试点产品的内控制度和流程,确保试点业务科学规范、成本可算、风险可控。

    农信社:勇于尝试,创新成效日益凸显

    有市场需求、就有到位的金融服务。为此辖区各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社,从前期市场摸排、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以及在贷款对象、贷款方式、抵押物认定、操作流程等方面均不同程度进行了创新,陆续推出“凤还巢”青年创业贷款、“农家乐”、“药商乐”、“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小企业简式快速贷款”等创新信贷产品。安徽省联社阜阳办事处主任张建民告诉笔者,通过对信贷新产品的开发,以及对现有产品的优化组合和延展,投放规模逐渐壮大,不同行业、不同产业的企业,农村不同层次的个体工商户、农户等均得到不同程度的信贷支持。 

    阜南县民族犇鑫生态养殖有限公司是金融产品的最大受益者。2007年7月,阜南县中岗镇王扬阳从安徽大学毕业后,因当时就业困难,于2008年5月创办阜南县民族犇鑫生态养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犇鑫公司),利用家乡秸秆丰富的资源优势,养殖奶牛。创办初始,正值金融风暴,致使广大中小企业遭受严峻考验,难以生存;同年9月又雪上加霜出现“三鹿”事件,期间部分奶牛养殖企业倒奶杀牛,甚至倒闭。犇鑫公司濒临经营危机,阜南联社雪中送炭,及时发放小额贷款。由于前期基础设施投资较大,原签订好的挤奶设备无法发送到位,阜南联社主动派人调查了解,在充分考证评估基础上,推出无需抵押的公务员担保贷款创新品种,发放贷款30万元满足企业资金需求。随着企业发展,小额贷款、公务员担保贷款额度已无法满足企业规模扩张需求,阜南联社大胆创新,提高授信额度,针对性推出以厂房为抵押、授信额度达100万元的“企家乐”创新品种。随着企业逐步壮大,目前,阜南联社着眼企业需求,充分挖掘创新潜力,再度推出最高授信额度达300万元的循环抵押贷款新品种。阜南联社以不同的农村金融创新产品伴随企业不同阶段的发展,推动企业快速成长,现已初步发展成集奶牛养殖、乳品销售、秸秆加工、食用菌生产为一体、占地50亩、年产值可达600万元的现代企业。2010年上半年 企业销售收入400万元,创利50万元。

    笔者了解到,作为一家再生资源回收的循环经济企业,界首市华鑫铅业集团有限公司获得地方财政增值税返还的优惠政策。受金融危机影响,在房产、机器设备等已用于抵押,再无其他抵押物的情况下,该企业流动资金出现紧张,继续经营面临困难。还有不少企业也遇到同样的问题。为支持该类企业发展,界首农信联社在市场调研和充分评估基础上,以财税部门认证的应退税票为质押,开发出再生资源企业退税担保贷款新品种,为从事再生资源回收、加工的企业提供信贷资金支持,并实行相对优惠的贷款利率。截至6月末,界首联社累计发放再生资源企业退税担保贷款6.7亿元,帮助157家企业走出经营困境。

    太和县作为全国知名度较高的西药集散基地,众多医药经营商户在安徽华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统一管理下,经营逐步规范,规模逐步壮大,对流动资金的需求快速增加。针对这种情况,太和县农村信用联社与安徽华源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华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下属企业)合作,由安徽华源担保有限公司负责监控经营商户的库存药品流动情况,并以库存药品为抵押,研制开发出“药商乐”信贷创新产品。截至2010年6月末,太和联社累计发放“药商乐”贷款50笔,合计金额5870万元;存量贷款34笔,合计金额2760万元,截止目前无一笔逾期,有效解决了医药经营户在经营活动中的临时周转需要,有力地支持医药市场快速健康发展。

    在阜阳,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受益农户和企业不胜枚举。临泉县范兴集信用社用信贷打通了农业产业链,全力支持当地农民种植西瓜,“半截楼西瓜”已经成为驰名全国的西瓜品牌,为当地农民带来了经济效益和富足生活。颍泉区闻集信用社贷款支持当地草莓种植,当地草莓已打出自己的金字招牌,2004年4月份获国家无公害认定农产品,草莓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太和县的中药材、木线条生产加工;颍上县南照大米市场、双集养殖厂、万达蔬菜养殖专业合作社。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笔者了解到,阜阳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工作的开展经历了初期试点,到日渐成熟,已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好兆头:参与农村金融创新工作的机构日渐增多;推广应用的创新产品品种日益丰富;信贷投放规模逐渐扩大;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得到了农村中不同行业、不同产业的企业,不同层次的个体工商户、农户等的大力支持。部分受益企业深有感触地说,若不是农村金融创新试点的全面铺开和推进,按照以前的金融服务模式,真的很难获得融资支持。

图文快讯
2010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综…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百姓心中…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 推进…
中国采取抑制物价措施保护消费…
省农委、省农发行召开金融支持…
十二五期间全国畜禽标准化规模…
版权所有 © 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电话:0551-64256798 传真:0551-64256798
地址:合肥市胜利路与琅琊山路交叉口天骄国际B座2610室 技术支持:网道科技 皖ICP备08101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