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欢迎您的到访! |
![]() |
现在时间是: |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以来,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大幅增长对农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论坛上,专家提出,农垦系统倾力推动建立“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的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新模式,以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大大提升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农产品有“身份证” 食品安全有保障
在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论坛举办的同时,以“创新理念、安全追溯、合作发展”为主题的全国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专题展示活动也在本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举办。共有27个垦区、热区和地方农业系统的87个企业参加了此次专题展示活动,产品涉及禽肉、水果、谷物、蔬菜和茶叶等五大类。
记者在现场亲身感受了农产品质量追溯带来的“放心食品”追溯过程。对于记者选中的一包果仁,工作人员在触摸查询系统上用识码器读出商品上的编码,查询结果立即出现在屏幕上:产品名称、种植基地、收购日期、收购责任人、加工企业、生产日期、加工负责人、产地等信息一应俱全。
工作人员表示,除了现场的查询系统外,还可以通过网络、手机短信查询到这个公共查询平台的信息。而在内部使用质量监管综合平台上,则有完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记者查询一包有机米的信息,结果显示了其种植环节、加工环节、运输环节等各个单元质量安全的全程记录,仅种植环节就记录了种子处理、育秧施肥、育秧施药、大田施肥、大田施药、田间作业、收割信息等7项记录。继续点击大田施肥记录,又显示出这包米分别于2010年6月1日、6月8日、7月15日、8月15日施肥,肥料的品种、生产商以及施肥效用、施用量、施肥方法等信息也显示出来。
据工作人员介绍,在现场展示质量可追溯农产品都带有质量追溯查询编码,这就是这些农产品的“身份证”。“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运用计算机、网络通讯、数字化物流管理等技术,对农产品从生产源头到消费市场实施精细化管理,全程记录种养户在生产、加工、流通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信息,并赋予‘身份证’,使农产品质量有了较强的可追溯性,促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质量安全处处长韩学军说,“农产品质量追溯就是要建立‘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的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新模式。”
——农垦系统探索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成效初显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逐步建立健全了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近几年,我国也积极探索,在这项工作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目前的追溯规模比较小。总体看,我国这项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
“农垦系统作为农业系统的国家队,在推广放心食品方面有责任和义务、也有条件率先探索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农业部农垦局副局长胡建锋说,通过不懈努力和自主创新,农垦系统已经建立起了与国际基本接轨、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追溯规模稳步扩大,追溯能力日益增强,追溯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市场占有率、竞争力和追溯企业的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胡建锋介绍说,目前共有32个垦区和部分地方省市的100家企业开展了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工作。追溯产品涉及谷物、面粉、蔬菜、水果、禽肉、畜肉、茶叶、农产品加工品等8大类147个品种。追溯数据中心已存储30多万批次可追溯农产品的信息。两年来,共为消费者提供短信、网络、电话查询服务5.2万次。
作为中国面向东盟的桥头堡,广西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上也是不遗余力。目前,广西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共有6个项目承担单位,7个创建单位,涉及茶叶、水果、生猪、牛奶、水产、蔬菜六大农产品,果蔬追溯规模达到3.19万亩,生猪追溯规模达到1万头。茶业产品可追溯到形成一个采收或加工批次的农户组、蔬菜可追溯到每一个生产农户、猪肉可追溯到每一个入栏批次的猪群。
“质量可追溯农产品带来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质量可追溯的柑橘产品较同类产品价格平均高出10%左右,贴标的高档茶叶售价提高20%至30%。”广西壮族自治区农垦局局长刘刚介绍说。
与此同时,广西农垦还通过质量追溯系统建设,辐射带动周边农村发展。源头、立新农场通过柑橘协会的技术服务和加工厂的销售服务,吸引周边种果大户入会,带动周边6000多农户按质量追溯系统的要求种植柑橘2.2万亩,每年增加农民收入4900多万元。永新畜牧集团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带动2500多个农户发展生猪养殖,年出栏生猪37.5万头。
在本次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论坛上,黑龙江、海南、安徽省的农业主管部门与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签订了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合作协议,又有一批新的地方企业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
——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推广存在诸多制约
我国著名农业专家、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在论坛上表示,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建立,利于提高种养农产品安全意识,使农产品更加符合国际标准,同时也能提升中国农产品在东盟的竞争力。他预测,“今后五年内,农产品质量追溯会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但农垦部门人士表示,当前推广质量追溯体系还面临一些制约因素,需予以重视。
一是群众对农产品质量追溯认知存在不足。大多数群众对质量追溯这一新生事物尚不了解,还有一些群众则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认为质量追溯与不追溯和自己关系不大。对于这种情况,相关专家认为需扩大对农产品质量追溯的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这一系统对于食品安全的意义。
二是进入市场的渠道尚不完善。当前,农贸市场尚不具备质量可追溯农产品这一较高端产品进入的条件,而多数超市进入的条件也设置得较为苛刻,须缴纳赞助费等费用。当前,广西农垦在南宁、柳州等城市设有专营店售卖茶叶等保质期较长的质量可追溯农产品,对于蔬菜、肉类等生鲜农产品,仅在南宁设有一家专营店。业内人士呼吁,应为质量可追溯农产品进入市场提供便利。
三是亟待扩大质量追溯农产品的规模和范围。当前,只有20多家地方企业参与到农垦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中,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国家已明确提出“推进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菜篮子’产品五年基本实现可追溯,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专家认为实现这一目标任重而道远,可逐步在一些大城市试行农产品准入制度和执行时间表,在几年内不能达到农产品质量追溯要求的农产品要限制在超市销售,以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
版权所有 © 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电话:0551-64256798 传真:0551-64256798 地址:合肥市胜利路与琅琊山路交叉口天骄国际B座2610室 技术支持:网道科技 皖ICP备0810176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