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欢迎您的到访!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新闻

开源畅流稳菜价

来源:安徽日报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11日  浏览次数:3295

    面对蔬菜价格的连续波动,国务院重申要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结构性缺陷” 晃动菜篮子

    “感觉现在菜价太无常了,天气冷点、热点,菜价都会嗖嗖往上涨。”10月6日,正在合肥三里庵菜市场买菜的张大妈告诉记者,这样的体会最近几年尤其明显。

    “菜价无常的根源是近年来城市菜篮子结构的变化。”省农委菜篮子办公室主任王亚林告诉记者,蔬菜生产地的变化改变了城市菜篮子结构,菜篮子变得异常脆弱而敏感。城市近郊菜地消失,茬口菜和长途贩运菜成为主力,导致菜价容易出现大幅波动。

    50多岁的李存华,住在合肥三十头乡,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她是标准的菜农,最多时种有10多亩菜地。但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如今她的菜地只剩下1亩多,“以前一年下来要种上十种菜,收上万斤,全卖给菜贩子。现在地没有了,就种一点自己家吃。”李存华说,村里不少菜农跟她经历相似。

    在城市钢筋水泥森林的缝隙里,一些地方还可以发现曾经的菜园痕迹。沿合肥经济开发区书箱路西行,包围在高楼里尚有不少田地,很多附近居民在这里“开荒种菜”。远处的挖掘机还在继续平整土地,记者了解到,这些土地早已经被征用,只是迟迟没有动工开发,而用不了多久,这些地也会建起高楼。

    类似的景象几乎正在每一个城市上演。“可以说,这么多年苦心经营的城市近郊菜地已经完全消失。”王亚林痛心地告诉记者,因为供应城市蔬菜的需要,城市最外围的土地往往以种植蔬菜为主。因为路途近,且为专业菜地,所以供应稳定。而城市一膨胀,首先吞噬的就是这些近郊菜地。这种现象不但发生在合肥这样的中心城市,甚至省内二线城市,一直到各县城都不例外。而这样的侵占并没有得到补偿,曾经是城市蔬菜供应主力的近郊菜地消失了。

    伴随着近郊菜地的消亡,城市菜篮子的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现在城市蔬菜供应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远郊的茬口菜,二是长途调运菜。”王亚林说,这两类供应渠道都有着难以克服的弊端,造成如今城市菜价经常性大幅波动。

    “所谓茬口菜,指的是在种植粮食的空档期种植的蔬菜。”王亚林解释。在近郊菜地消亡的同时,远郊不少农民看到机会,在粮食作物的空档期种植蔬菜,供应城市,这种菜地目前已经占我省菜地面积的60%以上,产量也占差不多比例。

    与专业菜地比,这种生产方式会造成某种蔬菜在一个时期集中上市,带来供大于求,导致菜贱伤农。而不在茬口时,供应量又会急剧减少,导致蔬菜价格猛涨。以合肥为例,每年100多万亩的蔬菜种植,在茬口可以达到60%至70%的自给率,而不在茬口则迅速下降到30%以下。由此造成一个矛盾现象,我省总体蔬菜供大于求,是个蔬菜调出省份,而在茬口却经常出现短缺、断档。为解决断档问题,很多城市选择依靠长途外运菜,但因为环节多,受制于气候、环境的影响,长途外运菜价格极易波动。

    “最后一公里” 压沉菜篮子

    除了价格变动剧烈,人们还感觉菜篮子越来越沉重。采访中很多市民告诉记者,最近一两年菜价涨得实在太快了,吃不消。而记者调查发现,发生在流通环节的加价惊人,成为菜价高涨的主要推手。

    “蔬菜行业有一句行话‘两头叫中间笑’,指的就是菜农叫菜价太低了,市民叫菜价太高了,只有中间商笑了。”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金寨县蔬菜基地,记者了解到,这里的四季豆一般在2元钱1公斤左右,而运输到合肥周谷堆农产品批发市场时,价格已经变成4元钱1公斤。随后这些菜被批发到各个菜市场或超市,卖到市民手里时就变成了7元1公斤,价格翻了3倍多。

    再以韭菜为例,在产地亳州每公斤是0.2元,运输到周谷堆变成1.6至2元,市民购买时的价格则为4元左右,暴涨20倍。当地农业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虽然生产成本增加了不少,但目前菜贩的收购价没有明显的增加,所以,从源头来说并没有生产高价菜。

    流通领域加价为何如此之多?记者调查发现,作为中间者的运输者和销售商并没有“笑得那么开心”,高昂的经营成本使他们必须大幅加价,否则就无法经营下去。

    合肥周谷堆蔬菜批发商谢国新告诉记者,从海南采购一车辣椒,路途各种运费加起来大约要1.5万元,各种保鲜材料费需要5000多元,付给海南当地菜农每斤0.05元左右的代收费,运到批发市场的辣椒,“批发价至少要比收购价高出50%才能保证不亏本。”

    菜市场摊位经营者同样需承担不菲的费用。47岁的老谢家在怀宁县,他已经在合肥卖菜4年多。“买菜的都说菜贵,可我没赚到多少钱,各种费用和生活开支都大。”国庆节也没歇业的老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月摊位费600元,一家3口生活开支要1500元,加上30%左右的损耗,要800元,利润按每个月1000元算,那么每个月就要有3900元的纯利润。“每天销售量按200斤算,每斤菜我就要加价0.5元。”老谢说。

    “市长负责制” 稳住菜篮子

    菜篮子关系每一个家庭,价格要平稳,整体水平更要合理,在普通百姓的承受范围之内。因此,国务院重申建立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要求“市长伸手”来稳稳当当地托住菜篮子。“要让价格相对稳定,必须解决供应稳定性问题。”王亚林分析,这就要种好自己的菜园子,提高自给率。但因为成本因素和比较效益,在城市近郊发展蔬菜生产已经不现实。为此一方面要改造茬口菜地为专业菜地,另一方面大力发展专业化的蔬菜基地。

    据合肥市农委种植业局副局长李俊介绍,根据需要,合肥一直在调整本地农业结构,减少油菜等作物种植,增加蔬菜专业种植面积。“对于新建立的蔬菜基地,必须要实行更为严格的土地占补平衡和补偿机制。”王亚林强调。同时,合肥近年来尝试与六安、巢湖等地合作共建供肥蔬菜基地,“以合同的形式,明确对方种植面积、种类和供应量。”李俊说。

    在离合肥不远的舒城县沿航埠河流域,每天清晨都有大量蔬菜装车,从这里运往合肥。经过几年建设,这里已经成为合肥一个重要的蔬菜基地。“伏缺期可以供应广东菜心、芥蓝,春季有早熟番茄、黄瓜、茄子,现在有特色地瓜等,冬季生产乌菜。”舒城县农委负责人介绍。据了解,通过这个方式,去年六安、巢湖共供应合肥蔬菜22万多吨,品种达20多个。特别是夏季伏缺期,舒城的菜心、小白菜,金寨的高山茭白,庐江的莲藕等及时供应,稳定了市场。”李俊说。“从长远看,这种操作模式是稳定城市菜篮子的有效途径,但政府必须给予大力支持。”王亚林分析,这类基地的水利、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投入大,需要政府扶持。而大棚等设施投入,政府也有必须给予农民一定补贴。要加强蔬菜良种研发推广和蔬菜品种改良中心、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支持蔬菜标准园创建工作,建立健全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安全的蔬菜产业约束机制和标准园质量安全检测及追溯机制。由于设施农业高投入、高产出、高收益,因此要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蔬菜生产的信贷支持力度,同时开发蔬菜保险产品。

    解决“最后一公里”菜价暴涨,则要降低运输与农贸市场和摊点的成本。专家建议首先要落实和完善“绿色通道”政策,扩大“绿色通道”政策覆盖的蔬菜品种范围,切实降低运输成本。再次要理顺市内运输环节,不久前国务院发文要求允许符合条件的农产品运输车24小时畅通,我省正着手制定相关政策。

    对于菜场,专家认为应该明确农产品交易市场是具有公益性的市政设施,给予科学规划和布局,免费或低价提供。有了这一前提,才能有效解决市场乱收费问题。同时要及时修订菜市场区域规划,保证菜市场布局与区域内人口总量、分布、流动等情况相适应,切实减少因规划不落实而重新布点的现象。此外,将菜市场重新纳入共建配套范围,或者明确规定菜市场用房必须与住宅楼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建成后由政府按成本价回购。诸如此类,都离不开政府的调控。

图文快讯
2010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综…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百姓心中…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 推进…
中国采取抑制物价措施保护消费…
省农委、省农发行召开金融支持…
十二五期间全国畜禽标准化规模…
版权所有 © 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电话:0551-64256798 传真:0551-64256798
地址:合肥市胜利路与琅琊山路交叉口天骄国际B座2610室 技术支持:网道科技 皖ICP备08101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