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欢迎您的到访!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新闻

强素质共创新生活

来源:安徽日报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10日  浏览次数:1880

    全面提升人的素质,是改善民生应有之义,是实现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重要内容。各地从加强培训入手,搭建多种实践平台,着力培育“新人”——


    技能培训打造“蓝领精英”

    吴明宇,奇瑞汽车发动机公司一位出色的汽车“心脏”打磨工。9年里,在公司培养下,他熟练掌握了车钳刨铣磨等多项技能,和同事们完成20多项技术革新,为公司节约资金130多万元。近年来,通过强化培训,着力提升职工素质,我省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2008年7月,我省首家技师学院马鞍山技师学院正式设立,这标志着我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全面启动。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举办技师学院的实施意见,着力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近年来,陆续建立了马鞍山、芜湖、淮北煤电、马钢等6所技师学院。到今年底,全省将成立20所技师学院,初步建立分布合理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全省深入开展“50万农民工援助行动”,以扶持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工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去年,全省工会共培训农民工10.88万人。淮南市创新高技能人才成长模式,普遍开展的“名师带徒”等活动,构建青年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平台。淮南矿业集团举办万名“青工技术比武”活动、淮化集团实施三年“百名技师”培养工程、国投新集集团创办“技师论坛”,全市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2%。

    去年以来,全省共组织开展劳动竞赛8000余次,参赛职工120万多人;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21万余件,产生效益10亿多元,广大职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充分显现,为安徽的崛起大业竞显风流。

    记者点评:“培训是员工最好的福利。 ”广泛深入的技能培训,既提升职工素质,也为实现工业强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养了数量庞大的高技能职工队伍。

    科技推广培育新型农民

    肥东县大力培育技术农民,发展现代农业,撮镇建华村在村致富能手带动下,不但形成3500亩大规模特色莲藕种植,而且将连片的莲藕基地开发成旅游观光点,成功地举办“生态湿地荷花节”,吸引了大量观光游客。

    加快培育新农民,是强村富民的一项重要任务。阜阳市采取电话、电视、电脑“三电合一”的现代服务技术,及时提供农业政策法规、病虫害通报、市场行情和符合本地实际的新技术信息,为群众解答农业疑难问题2万人次,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4000多条,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助农增收8000余万元。

    创新培训机制,搭建实践平台,宣城市开展“绿色证书”培训认证,培养了2860名农技推广带头人、970名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鼓励生产能手、种植大户领建专业合作组织,向周边农户传授技术,带领群众致富。依托农村实用人才创办的龙头企业,建设了20个农业科技示范园 (区),培育区域性特色产业。

    “农民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主体,只有让农民掌握科技,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才能真正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省农委负责人介绍,近几年来我省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大力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充分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改变产业结构的主体作用。

    富有成效的培训催生了大量新型农民。据介绍,近年来,全省3040个村共培育专业农民12万多人,培训农民120多万人次。

    记者点评:掌握现代科技的农民,借助知识之力,不仅走上脱贫致富道路,同时推动着农业现代化进程。

    文明创建塑造合格市民

    一个城市的灵魂不是体现在高楼大厦上,更体现在市民素质上。

    我省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塑造文明市民,提升城市文明层次,为推动科学发展、加速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2009年1月20日,第二批全国文明城市评选揭晓,马鞍山市成为中部地区唯一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桂冠的城市。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马鞍山之所以胜出,保民生、转变发展方式是马鞍山的一张 “王牌”:在全国率先建立起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参保率达99%;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把一个环境压力巨大的重工业城市建设成为绿色之城、诗歌之城。

    环境更优美,人际更和谐,居民更幸福,去年,我省文明城市创建实现了新突破。在全国114个城市参评的全国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合肥进入省会、副省级城市的前15名,马鞍山、芜湖、淮北进入地级城市的前35名。四市上榜,总数位列全国第三,向全国展示了我省文明创建的丰硕成果。在文明创建活动的强力推动下,发展方式正在转变,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文明城市创建,发展方式转变与市民素质提升同步实现、相互促进。铜陵市在抓好城市文明创建工作的同时,把创建的触角向农村延伸,形成城乡一体、连片创建、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铜陵市委负责人说介绍说,铜陵市把创建工作与城市管理体制机制、转变发展方式结合起来,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度,不断凝聚推进发展的精气神。

    “通过不懈努力,我省精神文明建设已进入全国先进行列,为加速安徽崛起、推进经济发展转型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省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这样对记者说。

    记者点评:各地以民生为重,提升文明素质,塑造文明市民,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也为加速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图文快讯
2010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综…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百姓心中…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 推进…
中国采取抑制物价措施保护消费…
省农委、省农发行召开金融支持…
十二五期间全国畜禽标准化规模…
版权所有 © 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电话:0551-64256798 传真:0551-64256798
地址:合肥市胜利路与琅琊山路交叉口天骄国际B座2610室 技术支持:网道科技 皖ICP备08101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