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欢迎您的到访!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新闻

安徽:新农村扮靓新生活

来源:安徽日报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5日  浏览次数:2271

  出国旅游、上网冲浪、看病报销、拿退休金……这些以前只有城里人才享有的生活方式与待遇,随着惠农政策与城乡一体化的实施,如今已阔步走进农村的千家万户。在国庆节到来之际,广大农民朋友怀着喜悦的心情,拉呱他们的乐呵事,晒晒他们的好日子,为新农村自豪,为新中国祝福!

  城乡二元结构的破除挺直了农民腰杆。 61年来,农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多年来存在的工农业产品“剪刀差”、城乡二元结构的阶段迈进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阶段,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在迅速推进,城乡差别在缩小,呈现城乡和谐、协调共进的良好局面。

  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鼓起了农民腰包。“民为邦本,本固邦宁”,随着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民生工程已成为民心工程。废除农业税、村村通、新农合、新农保、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国家对农民朋友的关怀,也让广大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改革开放焕发了农民的创新激情。从“大包干”到费税改革,从农村综合改革到城乡一体化,扎根于土地的农民朋友迸发出澎湃的创新激情。他们用勤劳、坚韧、智慧与汗水,创新创造,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把金锄当成画笔,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着幸福美好的生活。新农村扮靓新生活,农民朋友拉呱的这些开心事,不仅是农村生活变化的真实写照,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日新月异的一个缩影。(邹宝元)

  “高科技俺也玩得转”

  讲述人:郭家成(68岁,濉溪县南坪镇黄沟村村民)

  听着电脑里这字正腔圆的《五女拜寿》,我心里乐开了花。别看老郭俺今年已68岁了,可电脑这样的高科技俺也玩得转。

  说起电脑,老伴撇着嘴说我“烧包”。我就不服气,玩电脑总比喝酒打麻将强吧,国家都让“电脑下乡”了。我这一辈子不喜酒不打牌,虽识字不多,可就爱听个戏、看看新闻。早些年赶上十几里路去邻庄听一出草台班子的戏那是常有的事。前几年广播电视村村通后,除了新闻联播,我最常收听收看的就是戏曲。这两年,县里为各村办起“农家书屋”,我没事去翻翻书、借几盘碟子回家听听。大队干部说我过得像个城里的退休干部。

  儿女上海安了家,十几亩承包田通过土地流转交给种田大户,俺老两口一年净收租金一万多块。闲着没事,近年来在大队部里见过“大学生村官”玩电脑,手指一敲鼠标,想找的东西呼啦啦都出来了,真是个好玩意,我就琢磨着自己也买一台。年前,我到“农家书屋”借了本《微机入门》,带着老花镜看了几个月。巧的是,上级组织的农民工培训有电脑知识培训班,我也不怕人家笑话,天天挤在镇基层文化站听课。

  把我的想法给儿女一说,他们专程赶回家买了电脑,装上宽带。中秋节儿子一家没能回来过节,老伴心里空得慌。我就说:“不要急,等会让你和他们见个面。 ”用手机给儿子发了两字“上网”。不大一会,视频开通了,儿子一家人出现在屏幕上,还通过网络传过来新拍的全家福照片和录像。 “俺大孙子跟在脸面前一模一样! ”老伴逢人就夸电脑好。

  电脑让我过了戏瘾。鼠标一点,想看哪出就看哪出。听说俺家有了这么个“宝贝疙瘩”,一个庄的人来得勤了。摸得多了手就熟,我用迅雷、酷狗搜索电影、泗州戏给庄上的人听,还会往手机里下载流行歌曲呢。早些时候,生猪价格低不好卖,我在“百度”一查,市场分析说国家要收储,不久可能要涨价。我就劝几个养猪大户沉住气。夏季猪肉一个劲地涨,他们都卖了好价钱。打这以后,再没听谁说我“瞎烧”了。几个有点文化的老头还隔三差五来跟我学上网,说是等自个会了,也好好“烧包”一回。(西凤、邹杰整理)

  旁白

  老郭这个识字不多的乡下老汉,“网上冲浪”已能玩得熟络,可见农民朋友接受高科技、新知识比我们想的要快,他们渴求提高文化知识的愿望越来越迫切。推进农村文化工程建设,正是顺应了农村的这种普遍需求。两年来,濉溪县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1051万元用于这项工程建设,为农民开辟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阵地。

  “老太太我今个真高兴”

  讲述人:高凤芹(83岁,庐江县盛桥镇许桥村村民)

  9月28日一大早,儿媳妇给我换上新衣裳,说是今儿个有喜事。别看我今年83岁了,穿上大红的外套,真找回了少女时代的感觉。 1948年,我和二娃子成婚时,也是穿了一身红洋布碎花衣裳,二娃子大名叫周福生。可是结婚才三天,二娃子上前线,在一次战斗中为国捐躯,从此我就孤单一人过日子,心里时常想起我的二娃子,发誓为他守候一辈子。

  本村的王兵和张英小两口子刚成家那会子,我都50多岁了,两间老房子也倒塌了。看到我孤苦伶仃的,他们就把我接回家,从此母子相称,有什么好的给我先吃,有什么头疼脑热的也床前伺候着,真比亲儿女还孝顺。别人都说他们傻,照顾我这个一无所有的孤寡老人,图的是啥?两口子笑笑说,乡里乡亲的,谁还没个难处,只要大家都伸出手去帮一下,再大的坎也能过去。谁想到,他们这一帮就是30年。 2009年一个大雪天,我不小心跌断了右小腿,当时大雪封路,他们两口子硬是背着我走了20多里山路才把我送到镇卫生院,还把准备为他们儿子办婚礼的一万块钱拿出来给我治病,总算保住了我这条老腿。

  “咚咚锵,咚咚锵”,一阵锣鼓声从村头传来。我忙问儿子媳妇喜从何来?他们告诉我,说是咱家评上了全县的“道德模范示范家庭”,全村500户当中就有50户在县镇两级评比中获奖,村“两委”决定,与往年一样,敲锣打鼓,挨家挨户送匾。儿子王兵告诉我,别看这牌匾虽小,荣誉可大着呢。我一听乐坏了,赶忙迎上去,摸一摸这红底金字的牌匾。

  送匾队伍把“道德模范示范家庭”的牌子端端正正地挂在咱家的门口,咱家成了村里的“明星家庭”,引来不少乡亲们围观。看到他们羡慕的眼光,我心里那个乐啊,别提有多美了。(钱良好整理)

  旁白

  孝老敬亲、邻里互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更需要大力弘扬这一传统美德。2007年起,庐江县以家庭为主体、以村和社区为基本单位,开展“道德模范家庭示范户”创建活动,邻里、婆媳、妯娌等关系更和谐。邻里和睦、守望相助,正成为农村新的社会生态。

  “有了新农合生病不再愁”

  讲述人:戴经传(70岁,霍山县衡山镇东石门村村民)

  过去只听说机关干部有医疗保险,生病可以报销。没想到现在咱农民看病也能报销了!

  今年正月二十那天,我忽然胸闷喘不上气,去医院一检查,才知道是风湿性心脏病。医生说,这是个慢性病,如果想好就要做手术,给心脏安个支架,要上十万块钱。我一个70多岁的老头子,到哪里搞这样多钱呀。

  回家后,我儿子说:“你年前不是参加新农合了吗?听说能报一些医药费呢。 ”一年才交30多块钱,能报多少呀?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我去县医院住下了。谁知道,出院一结算,我住院花去3万多块,竟报了近2万块。听新农合的人说,像我这样的慢性病平时在门诊看病的药费也能报销。以前我们几个老伙伴在一起谈心就常说“不怕穷,就怕病”,如果一个家庭有一人得了大病,就可能拖累全家。现在好了,有了“新农合”,我们放心多了,我准备等身体好一点了,再去大医院做个心脏支架,现在这样好的日子,我可要好好活几年。可惜我老伴早去世了,30年前,她得了肺结核,当时家里太穷,连饭都吃不上,哪里有钱看病呢?要是那时也有新农合,她也不会走那么早了。 (夏金华整理)

  旁白

  霍山县自2007年开展新农合以来,共筹 集参 合资 金11413.02万元。今年有29.6万名农民参加新农合,参合率为94.86%。为方便参合患者,该县全面启动了持卡就诊和刷卡报销的补偿模式,实现了患者就医“一卡通”和省内异地就医现场结报。同时,加强村级卫生室的硬软件配套,基本做到“小病不出村”。

  “生活变得像城里人了”

  讲述人:张正旺(73岁,宿松县洲头乡乌池村村民)

  老头我天天在自己住的小区花园里散步、锻炼,不管晴天落雨,那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我琢磨着,每天早晚散散步,准能“活到九十九”。可别笑话,虽然我只是一农民,可我的生活习惯现如今却像个城里人。

  我原先住在大湖边的一个小山坡上。每到落雨天,屋场里的小路邋遢死了,遍地都是畜禽的粪便,真是“有脚无路走”;特别是湖水上涨时,通往外面的路全淹了,成了“有路找不着”。那时,喝的是湖水,烧的是柴草,解手上茅坑。全村人也不讲卫生,生活垃圾随手就倒在家门口……虽然生活环境不咋的,但我住了几十年,早就习惯啰。

  唉,前几年还真有个不习惯的事。当时在北京工作的大儿子把我接去住,在城里是痰不能乱吐、坐便器用不惯,我只呆了7天就往老家跑,回家后我对老伴说:“在城里真是住不惯,没有家里自在,以后再也不想去了! ”

  话说回来,这几年我的生活习惯又发生了变化。我们乌池村是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前年村里高标准建起了农民集中居住点——凤凰新村。新村经过统一规划设计,修起了水泥路,栽种了绿化带,建了中心花园,安了自来水和路灯,配了健身器材。60多户原先交通不便的村民,“飞进”了凤凰新村这个农村里的“城市小区”。我那小儿子花了十几万元,在新村里建了一幢三层“小别墅”。

  刚住进小区时,我和邻居们对这里的环境一时还难以适应:小区里设了果皮箱和垃圾池,每家每户都配有垃圾桶,生活垃圾再也不能乱丢乱倒了;用沼气煮饭还不习惯,感觉没有烧柴火旺;上厕所要坐马桶,没有蹲着顺畅……

  不过,住了一段时间,我就逐渐适应了。我跟老伴念叨着:这里的生活环境卫生,人住着也长寿,要是再让我搬到以前的老房子去住,嘿,我还真不习惯哩!(方李灿整理)

  旁白

  新农村建设让许多像老张这样的农民逐渐形成了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近几年,宿松县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突破口,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建成通村水泥路760公里、户用沼气池10000余口,累计解决19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问题。同时,该县还积极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乡亲结伴旅游真热闹”

  讲述人:赵美光( 66岁,宁国市南极乡农民)

  要说有什么事最让我乐呵,当然是旅游啦。今年过完端午节,我跟外孙一起去游了趟香港,玩了迪斯尼乐园、海洋公园,还去看了维多利亚港夜景。这其实是我第二趟游香港了,头一回去,我还坐了过山车,那滋味现在回想起来还带劲。这几年,我去过好些地方,连泰国、韩国我都玩过了,有时在电视上看到好玩的地方,我就记下来,等着找机会去玩。

  别看我今年六十六了,精神头可好得很,跟老伴一起经营的那片山核桃林,每年都有两万多元的收益。山核桃收下来,整理好打包放在家里,就有农民经纪人上门收购,省事着呐。

  我那儿子前年起就在乡里的一家矿业公司跑运输,收入还挺不错,离家又近,偷个闲还能回家做农活。我自己2002年在乡里的佛山水电站投资了12万元,每年也能拿到15000元的固定收入,到今年,本儿就回来了,老伴现在还夸我有眼光呢。

  现在,全家的日子都好起来,儿女们知道我喜欢到处走走看看,都很支持,这几年我在旅游上花的钱有好几万,半数都是儿女们给的。我就想趁自己身体还硬朗,多去一些地方玩玩,暂时合计着70岁之前去大连、昆明、井冈山、海南岛、台湾看看。

  我们乡里,像我一样在农闲外出旅游的乡里乡亲多了去了,大伙一起结伴组团,路上别提多热闹啦。(蒋国婷整理)

  旁白

  赵老汉和他的乡亲能花钱外出旅游,说明农民的消费理念发生了变化,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腰包真的越来越鼓了。宁国市是著名的山核桃之乡,多年来,市里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和政策,支持和扶持山核桃产业发展。

图文快讯
2010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综…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百姓心中…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 推进…
中国采取抑制物价措施保护消费…
省农委、省农发行召开金融支持…
十二五期间全国畜禽标准化规模…
版权所有 © 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电话:0551-64256798 传真:0551-64256798
地址:合肥市胜利路与琅琊山路交叉口天骄国际B座2610室 技术支持:网道科技 皖ICP备08101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