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欢迎您的到访!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新闻

“融城”之梦——世博主题的“农村视角”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2日  浏览次数:1989

    新华网上海10月2日电 新华社记者叶锋、何欣荣

    “我希望更多的游客看看中国馆、沙特馆等漂亮的场馆,我希望我和我的孩子也能留在城市生活。”曾在世博工地打工的河南农民工王庆华用简单的话,表达了朴素的“世博心愿”。

    上海世博会是首次在一个发展中大国举办的综合类世博会。人们或许会问,一个有着7亿多农村人口的国家,将怎样向世界展示她的农村?

    城乡不可分。虽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但上海世博会上同样洋溢着“农村元素”,也承载了广大农民的“融城”梦想。品类多样的展览,各种理念的撞击,指向“城乡融合”的美好画图。

  世博会洋溢“农村元素”

  “城市与乡村的互动”——在汇聚现代文明成果的欧洲片区,上海世博会瑞士馆的主题显得与众不同,也特别吸引中国游客。游客们在馆内参观后,乘坐缆车至馆顶,便可看到一片具有浓郁乡村气息的自然世界,如同来到阿尔卑斯山的草场。

    “缆车象征着瑞士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网络。”瑞士馆馆长萨尔赫利说,瑞士人每天乘坐城际列车快速往来于城乡之间,“今天中国关注的经济转型问题,与良好的城乡互动有着紧密关联”。

    乡村景观同样是台湾馆的一大亮点。走出馆内的“点灯天台”,来到底层,游客便可分享“榕树下的夏日生活”:由竹篾编织而成的一棵大榕树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树荫,漫行其间,能感受到夏日午后的阵阵清凉。坐在板凳上,还能品上一杯馆方特意送上醇香的台湾高山茶。

    负责筹建台湾馆的台北世界贸易中心王志刚董事长说:“我们用竹篾编织的大榕树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农村休憩的场景。在大榕树下,我们奉茶,送上小礼物,大家聊天,感到很轻松,很满足。很多大陆人看完之后讲,‘咱老家的村头也有这样一棵大树,这些场景都很熟悉’。”

    上海世博会在城市实践区最北部设立了唯一的乡村案例馆——宁波滕头馆,它以“城市化的现代乡村,梦想中的宜居家园”为主题,以宁波市滕头村为蓝本。馆体采用浙东最具代表性的“瓦爿”来装饰三面墙体,用回收的50多万块旧砖瓦做成。滕头馆的内部,采用了不规则的切割门设计体现层层景深,楼梯均采用坡道设计。

    游客能在馆内看到水稻、草莓等植物,以及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还能欣赏到蓝天白云、鸟语花香,切身体验乡土生活的真朴闲趣。馆内的文字说明显示,这个村里的农民已经不种地,只种树,生态很好,经济主要靠发展工业,村里人口约800人,村办企业雇佣的外地工人却有数千,一年产值已达30亿元。

    滕头馆让参观世博的浙江湖州农民刘家柱产生兴趣,他几乎走遍了馆内的每一个角落。刘家柱是当地的“花木大户”。他说:“没想到世博会上还有农村馆,中国的农民、农业大有希望。”

   农民诉说“城市梦想”

    上海世博会开幕没几天,刚刚落成的上海外滩美术馆,迎来了开馆第一展,展览的主角却是来自安徽、湖北、江西、广东等地的农民,展品则是他们带来的60件“异想天开”的发明:飞碟、潜水艇、机器人、双翼飞机……

    来自安徽阜阳的农民陶相礼将自造的长20米的航空母舰模型“停靠”在一楼展览大厅,舰身旁还携带着小型潜艇模型,而甲板上还停放数架直升机模型。作为新一代的农民发明家,陶相礼用作品诠释着中国农民的创造力:“只要是世界上没人想到过的事,我都想做。”

  江西铅山农民吴书仔带着他的木飞机第一次走出农村,来到大城市。村里没有公路,全村人就一路将老吴的飞机扛到村头的卡车上。为什么要做飞机?老吴说:“为了飞出大山去见见世面。”

    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视觉特效总设计蔡志强策划了这一奇特的展览。他说:“要让中国农民以另外一种方式参与世博会,在这里放飞他们的梦想。中国农民在为现代化城市发展进程贡献的同时,更展现了独立意志和行为个体的奇迹创造力。”在此意义上说,此次“农民发明展”虽在世博园之外,但其精神内核已融进世博精髓之中。

    上海世博会对孩子的诱惑力不言而喻,许多农村孩子、农民工子女也的确比他们的爸爸妈妈要幸运一些——得益于各方的关怀帮助,他们有了零距离观博的机会。他们对城市生活和外面的世界有着比父母更强烈的渴望。

    “一直很羡慕上海的小朋友,他们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精彩的世博会,但想不到我也可以参观世博了。”贵州省黔东南州天柱县的侗族小姑娘孙山山说。在贵州和上海有关部门的组织下,她和其余30多个同龄人组成了观博的“彩虹团”。

    “我们那边现在不下雪了,我都好几年没看见雪了。”在奥地利馆内,来自云南省宁蒗县的小姑娘任华梅一手抓着一个雪球扔向大屏幕上的阿尔卑斯山,乐此不疲。一群受邀前来的农村孩子用眼睛捕捉着世博园内每一处令他们好奇的风景。

    “当我们的游客终于突破100万人、在思考庆祝方式时,我们决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奥地利馆副总代表穆尔说,这个活动的初衷是让那些因为经济条件不允许而无法参观世博会的孩子也有机会看看奥地利馆,看看他们生活的地方之外的世界。

    美好的“城乡融合”前景

    从瑞士馆到滕头馆,从亮相于世博的一幕幕农村风土人情,上海世博会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在城市化主导的这一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农村、农民、农业将何去何从,城市和农村如何实现良性的互动发展而不是重蹈过去“此消彼长”的覆辙?农民,以及农民的孩子们,如何能享受到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种种美好?

  “村庄”入选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本身就预示着世人对城市命题的反思。除了瑞士馆、滕头村案例,西方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希腊在本届世博会上也展示了其对农耕文明的重视。

  希腊驻上海总领事馆官员海恩富说,农业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没有乡村,没有乡村对城市的供给,人类的生存、生活将停滞。“希腊在本届世博会上,展示国家对于乡村的尊重,希望带给更多人启迪。”“无论是选择城市,还是乡村,人们的选择都将得到应有的尊重。”

    然而,在拥抱城市化之际,农村和农民的命运也面临着不确定性。上海社科院常务副院长左学金说,我国城乡均衡发展所面临的一个挑战是“浅度城市化”,大量农民工来到城市,但并没有享受到与市民同等的待遇。以常住人口计算,当前我国的城镇化率是46.6%,而我国城镇户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只有约33%,这意味着有13.6%、1.82亿人没有户籍生活在城市里,而他们的收入和生活状况也明显低于平均水平。此外,还有多达4000万的失地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他们的土地被征用,一般就地转化为城镇户口,并没有真正融入城镇生活。

    引人注目的是,此次上海世博会将“城市和乡村的互动”列为五个分主题之一,并通过展馆的展示、论坛的交锋等为“城乡融合”求解。在“经济转型和城乡互动”世博主题论坛上,与会的官员、专家达成共识:要改善城乡关系、缩小城乡差距,就必须从公共服务均等化做起,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改变对农村移民的态度和政策,使新移民在经济上融入城市生活,提升综合素质的能力,获取平等尊严和权利,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我们要明白,农民最初进城时一定是低收入阶层。为此,城市化需要制定合理的公共政策去吸纳他们,让他们均衡地享受公共服务。”经济学家、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说。

图文快讯
2010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综…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百姓心中…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 推进…
中国采取抑制物价措施保护消费…
省农委、省农发行召开金融支持…
十二五期间全国畜禽标准化规模…
版权所有 © 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电话:0551-64256798 传真:0551-64256798
地址:合肥市胜利路与琅琊山路交叉口天骄国际B座2610室 技术支持:网道科技 皖ICP备08101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