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欢迎您的到访!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新闻

中国粮食安全关键在于农业产业化

来源:世华财讯   发布时间:2010年9月16日  浏览次数:2246

当前粮价上涨牵动了各方神经,“粮食安全”和“粮食短缺”等问题引发社会争论。笔者认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关键在于实行农业产业化,要改革土地制度实现粮食种植规模化。

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是国家宏观农业政策变迁的缩影。按农业经济学者普遍划分法,新中国六十年农业组织变迁主要经历三种形式:合作社、人民公社和家庭承包责任制为主体的双层经营形式。当前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经营组织方式,在三十年前促进了农村生产力发展。但是随着承包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环境变化,其制度缺陷和局限性也暴露出来,分散的小规模家庭经营难以有效组织起来,进入市场交易成本过高,个体农户的力量难以接受市场大潮的考验。

经过改革开放后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发展到目前阶段正面临转型的考验,农业也在寻求改革,再次激发向上的动力。原有的模式,农业效率低下,从事生产的劳动力在不断减少,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就是产业化,实现农业的机械化、规模化与现代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小农户与大市场接轨,将分散农户经营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形式。改变现有的“小农生产+大农经营”模式,未来将以“大农生产+大农经营”模式占主导地位阶段。

农业产业化将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的二次变革。已有粮食产业化经营的经验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情况来看,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有效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实施农业产业化,即在生产过程中有专业技术协会为生产者提供技术支持和生产 (0)(0)评论此篇文章

其它评论发起话题相关资讯财讯论坛请输入验证码资料保障,在耕作和收获阶段有农机专业协会组织实施精细化、机械化的耕作和收获,在加工阶段有粮食生产企业与农户结合的产业化组织,在储藏方面则有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先进的“粮食银行”合作组织,在包装运输方面有专业化合作组织,在消费方面有专门指导合理消费的协会。

中国粮食安全不能依赖于进口,而在于本国农业的发展。而现有的小户模式制约了农业产量的进一步增加,国家为保障粮食安全和粮价稳定,应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实行规模化粮食种植,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大农业”。
 

图文快讯
2010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综…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百姓心中…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 推进…
中国采取抑制物价措施保护消费…
省农委、省农发行召开金融支持…
十二五期间全国畜禽标准化规模…
版权所有 © 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电话:0551-64256798 传真:0551-64256798
地址:合肥市胜利路与琅琊山路交叉口天骄国际B座2610室 技术支持:网道科技 皖ICP备08101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