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欢迎您的到访!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新闻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加速城乡一体化

来源:南海网-海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0年8月8日  浏览次数:1686

在今天于海口召开的“城乡一体化:趋势与挑战”论坛上,与会专家纷纷指出,“十二五”将是我国城乡一体化取得历史性突破的关键时期,不能简单复制从低收入国家迈向中等收入国家的原有路径和模式,须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城镇化。

构建新型工农关系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认为,未来五年中国经济总量将居全球第二位。“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须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构建新型工农关系。”

他说,未来5年,经济结构的调整,重点已不再是产业结构的调整,而是将全面转向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要素投入结构的调整;要尽快扭转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趋势,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他看来,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民落户城市并享受市民权利后,消费模式必然随之改变。他预计,“十二五”期间若每年新增1000多万城镇人口,按每增加1个城镇人口带来10万元固定投资计算,未来5年城镇化有望带动数以万亿计的投资。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表示,今后10-20年将进入农民工为农民建设城镇的时代,未来城镇化重点应放在县城和中心镇,以解决农民住房问题。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建议,在“十二五”前3年全面放开中小城镇户籍,后两年基本放开大城市户籍。“十二五”末,实现农民工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统一管理。“十二五”还要把农民工全面纳入居住地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市民化。

未来农村要关注三个问题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认为,未来农村发展要关注三个问题。一是土地制度问题,特别是农村的土地制度,既要深化改革,也要坚持加强土地用途管制等基本原则。二是农业经营方式问题,家庭经营仍然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制度,要解决土地规模经营与土地不断分割的矛盾,关键在于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完善农业的社会化组织体系。三是农村村社组织结构问题。

“要非常慎重地对待这些问题。”陈锡文说,有人认为家庭承包经营已过时,须通过土地流转集中实行规模经营,甚至认为农业以农户为经营主体的方式已落伍。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引导城市工商企业进入农村,以工商企业化的经营替代农户经营的情况。他表示,我们鼓励工商资本下乡,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进行服务、开发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没能力开发的闲置资源,“但不鼓励工商资本长时间大规模直接参与农业经营。”

他说,工商资本下乡后确可大规模提高土地和劳动的生产率,但农民和农村问题却没法解决。任何工商资本下乡租赁土地后,不可能把原来土地上的所有农民都雇佣下来,否则一定亏本,大部分农民就要离开土地。这让农民从过去一个经营自己土地的业主,蜕变为一个给别人生产产品的雇工,将对农民心理和农村社会结构产生深刻影响。

他提出,中国务农的人口将逐步减少,土地流转是必然的,但这应是一个自然过程,应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有机结合。虽然农民文化程度确实普遍低、科技水平低、组织化水平低,若把农民的合作组织搞好,把农业的社会化组织体系搞好,家庭经营的农业仍会生机勃勃。

城乡关系关键在于

交易关系公平化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司长孔泾源认为,城乡关系最关键的是要素市场没有均质化,交易关系没有公平化。

他说,要素市场涉及方方面面,如土地、资本、金融、管理、信息等。所谓城市化发展,意味着农村的要素向城市流动,农耕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变,包括土地、资本和劳动等方方面面。交易关系的公平化,包括的不仅是耕地化土地作为农地的价值,还跟工业化、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有关。耕地保护不是城市郊区的责任,不是集体所有土地自身的责任,是社会的责任。

孔泾源说,城乡一体化发展需基础性制度支撑。要建立使所有社会成员之间公平占有公共资源的财政体制,已积累的社会财富提供了统筹城乡的基础。竞争性行业可按市场规则,通过资本市场实行股权的置换、资本的变性,用在农业乃至其他公共服务,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农村边远山区发展慢,在公共财政基础上,政府完全可通过电网、电信、天然气、路网等全行业企业分担的形式,或政府买单的形式,或二者结合的形式来解决农村基础设施问题。

图文快讯
2010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综…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百姓心中…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 推进…
中国采取抑制物价措施保护消费…
省农委、省农发行召开金融支持…
十二五期间全国畜禽标准化规模…
版权所有 © 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电话:0551-64256798 传真:0551-64256798
地址:合肥市胜利路与琅琊山路交叉口天骄国际B座2610室 技术支持:网道科技 皖ICP备08101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