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可云: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将集中于全局性领域 (3)
来源: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18日 浏览次数:2131
张可云: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将集中于全局性领域 (3) |
——中国要形成整体优势,首先要求区域范围内不同行政区加强合作 |
投资与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双驱动力,正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记者:我国目前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是否已形成?明年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会有哪些?投资、消费在经济增长驱动力的比重上会发生什么变化?
张可云: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资本、劳动力、技术与制度等。中国经济增长长期依靠简单的外延式扩张,发展存在许多“不科学”的成份。目前,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不小,明年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经济增长应该由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和资本扩张转变为主要依靠技术与制度创新促进经济增长。这正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中国目前的单位GDP资源与能源消耗十分高,通过技术创新降低资源与能源消耗可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投资与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双驱动力,具体比重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这与中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
记者:中国经济能否在明年走上一条低碳的转型之路,是否可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全球经济的走向?
张可云:中国经济总量提升很快,在全球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但目前还谈不上左右全球经济走向。应该说,中国经济转型对全球是一个利好,有利于尽快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但我们可以畅想未来,当中国经济总量为全球第一,发展质量明显改善后,中国有可能左右全球经济走向。
中国要形成整体优势,首先要求区域范围内不同行政区加强合作
记者:国务院日前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我国今年批复的第8个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今年批复的区域经济规划数量几乎是过去4年的总和,出台速度前所未有。区域经济为何受到如此重视?
张可云: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央政府基本上是按条条(即部门)调控的,这种调控往往不会落实到具体的空间,因而可操作性不强。由按产业调控向按区域调控转变,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与重要内容。放眼全球会发现,完善的中央政府调控必然落实到具体的空间单元。
中央政府区域管理的手段主要有两种,即区域规划与区域政策。从大的体制背景角度分析,国务院不断批复区域规划的背景不难理解。09年批复的区域规划较多,有具体原因。目前许多影响较大的区域遇到了一个普遍的问题,即结构矛盾。中央政府批复区域规划,主要目的是从全局的角度指导这些区域的发展方向,而不是许多人想象的给政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