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可云: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将集中于全局性领域
来源: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18日 浏览次数:1788
张可云: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将集中于全局性领域 |
——中国要形成整体优势,首先要求区域范围内不同行政区加强合作 |
专家简介:
湖南临湘人,1964年出生于湖南临湘,经济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区域规划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任国家“十一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常务理事等职。
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政策、区域经济合作与冲突、区域经济理论、区位理论以及城市与区域公共政策等。主要著作有《区域经济政策》(商务印书馆,2005年)、《区域大战与区域经济关系》(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年)、《青藏高原产业布局》(中国藏学出版社, 1997年)等。曾获得十多项省部级以上学术奖励。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7日闭幕。会议在总结当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同时,还要对第二年的经济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国家“十一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区域规划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张可云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宏观经济政策不能一刀切,经济政策的着力点会集中于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领域。中国要形成整体优势,首先要求区域范围内不同行政区加强合作。
宏观经济政策不能一刀切,经济政策的着力点会集中于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领域
记者:“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去年底应对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中的核心政策。您如何评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明年财政、货币政策的定调?宏观上经济政策的着力点是否发生了变化?
张可云: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在外需急剧萎缩的环境下,扩大内需是宏观经济政策必然的选择。在国际经济形势没有完全好转、国内发展面临诸多困难的背景下,中央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完全正确的选择。由于中国目前正处于现代化过程中,采取积极的政策促进经济增长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与职责。但是,由于国内各区域所处的发展阶段存在差别,宏观经济政策在落实到各区域时应该有区域倾斜,也就是说,宏观经济政策不能一刀切。
经济政策的着力点会集中于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领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此已经讲得十分明确:“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需要强调的是,各区域的着力点应该有所差别。东部地区的关键在于加强结构转换力度,尽快完成由外生工业发展向内生工业发展的转变;西部地区经过十年的基础准备,发展条件已经有了明显改善,西部大开发应该由为发展创造条件阶段向加速现代化阶段转变;东北地区传统产业的改造任务十分重,吐故纳新,重振昔日“中国现代工业摇篮”之辉煌;中部地区崛起的关键在于城市化与工业化,在协调区域发展中中部地区应该突出连接东西的纽带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