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欢迎您的到访!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新闻

2010年全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思路

来源: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18日  浏览次数:2791

关于印发2010年全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工作思路的通知

 

各市农业环境保护站: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切实做好全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农村建设,现将《2010年全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思路》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认真研究执行。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十一日       

 

2010年全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思路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到2020年完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强”的基本目标任务。面对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决心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作风,积极履行职责,扎扎实实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步伐,强化获证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目标任务:全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00个,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00个;强化获证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获证产品质量安全。

主要措施:①严格执行目标任务和责任分解制度、网络预申请制度、限时办理制度、检查员管理制度、定期通报制度等。②采取奖惩措施,对没有完成省农委下达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年度目标任务或者辖区内已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出现重大责任事故的市县,一般不安排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对超额完成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年度目标任务或者本年度辖区内没有出现已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事故的市县,优先安排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并给予表彰奖励。③加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申请和复查换证材料审核工作,确保无公害农产品达到生产规范、记录完整、过程受控、质量安全。④依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加强无公害农产品获证产品安全质量监管力度,重点加强无公害畜禽产品、水产品和企业标准化生产情况检查和对三聚氰胺等禁用物质的现场核查等。⑤省市县(市、区)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加强信息沟通与联络,市县(市、区)主动收集有关获证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测信息,并迅速报告省农业生态环境总站。⑥加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质量安全管理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全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体系业务水平。⑦利用各种渠道,开展加贴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宣传教育活动,规范标志使用行为,强化标志使用情况监督检查,提高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加贴率和正确使用率。⑧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出台激励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政策和措施,逐步解决因缺少经费影响认证进度的“瓶颈”问题。⑨督促负责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人员,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工作水平,增强服务意识,改善工作方法,提升申报单位满意度。

二、稳步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积极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目标任务:稳步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建设,新建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10个。通过实施农村清洁工程,促进示范村在以下六个方面取得成效。1、改善农村文明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2、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3、改善农民生活方式,促进农村乡风文明;4、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5、认知农民主体地位,调动农民建设家乡积极性;6、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增强农民建设美好家园信心。

主要措施:①借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契机,继续在全省推进“百县千村万户”农村清洁工程建设行动。②在巩固和提高已建47个示范村的基础上,新建10个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创造典型,摸索经验,为从源头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探索途径。③积极推广应用《安徽省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技术规范》等技术标准,确保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质量。④举办各种形式的现场会、座谈会、培训班,开展业务培训,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⑤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拉动内需项目投资,组织实施国家农村清洁工程基建项目,确保工程建设任务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⑥加强与省财政、发改委等部门的协调,落实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确保工程建设顺利推进。⑦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巢湖、淮河等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发挥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专家组的技术支撑作用,开展巢湖、淮河等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和攻关。⑧利用部拨专项资金,开展巢湖、淮河等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区建设,探索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的途径、方法和机制。⑨按照农业部的统一部署,选择9个种植业产排污系数长期监测点,开展种植业产排污系数监测,摸清农业面源污染的变化态势和主要污染源。⑩发挥115”产业创新团队的作用,开展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研究和科技攻关。

三、示范推广典型模式及其技术,加快发展生态农业

目标任务:集中使用省财政资金建设10个生态农业示范点,重点示范和推广“猪—沼—果(菜、鱼、粮、菌)”、“种—养—加—沼”、稻田养鱼(虾、蟹、鳅)等生态农业模式及其关键技术,大幅提升生态农业示范建设成效。

主要措施:①组织开展结2009年度生态农业示范点建设项目总结验收,提出加快发展的新举措。②组织各市县农业部门按省财政文件要求,申报2010年生态农业示范建设项目。③召开2010年生态农业示范项目工作会议,布置任务,提出要求,签定项目合同,确保2010年财政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④开展宣传培训活动,大力普及生态农业常识,推广“猪—沼—果(菜、鱼、粮、菌)”、“种—养—加—沼”、稻田养鱼(虾、蟹、鳅)等生态农业模式及其技术。⑤组织专家深入示范点,开展技术指导和专业培训,与农民面对面座谈,分析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加快发展的思路。

四、健全行政审批制度,调查和保护农业野生植物资源

目标任务健全国家重点保护农业野生植物采集、销售、经营和进出口申请报批制度,继续开展大别山区太湖县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组织黄山、宣城、安庆、池州、六安、滁州市等六个市,开展野生莲、金荞麦等20种重点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和野生茶树、野生桑树、野生苎麻、野生柑橘资源等重要野生植物抢救性收集和异位保存等活动。严格按照国家拉动内需项目管理规定,加大金寨县中华猕猴桃、霍山县金荞麦原生境保护示范点项目建设监督力度,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确保项目建设任务按时完成。

主要措施①进一步完善农业野生植物采集、出售和收购、进出口行政审批许可制度,加强对国家II级野生植物采集、出售和收购的审批和对国家I级野生植物采集、出售和收购、进出口的初审。②配合农业部开展农业野生植物保护执法检查活动。主要包括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办法》和制定、执行农业野生植物保护政策等情况,农业野生植物采集审批和进出口情况,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存和流失情况,农业野生植物资源数据库建立和档案管理情况等。③按照农业部统一部署,组织位于大别山区的太湖县开展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活动,了解农业部门管理的3类(蕨类、被子、真菌植物)共1319种野生植物的资源分布、类型、生态环境、濒危状况、保护价值及其保护措施等;组织黄山、宣城、安庆、池州、六安等六个市开展野生莲、金荞麦等20种重点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了解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现存野生莲、金荞麦等20种重点农业野生植物的种类、分布、数量、生境状况等基本情况;组织安庆、六安等市县开展野生茶树、野生桑树、野生苎麻、野生柑橘资源等重要野生植物抢救性收集和异位保存等活动,拯救濒临灭绝的珍贵的农业野生植物资源。④按照《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点)验收办法》规定,实施桐城市、居巢区野茶树原生境保护示范区建设和验收。⑤严格按照国家拉动内需项目管理规定,组织实施金寨县野生猕猴桃、霍山县金荞麦原生境保护点项目建设,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确保项目建设任务按时完成。⑥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农业野生植物保护的重要性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提高广大群众保护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意识。

五、加大培训和宣传力度,推进外来入侵生物调查与防除

目标任务:组织十个市县开展加拿大一枝黄花、水花生、豚草等外来入侵生物现场大铲除活动。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更多的干部、群众和农民了解外来入侵生物的特性、危害性及其控制或防治方法。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班,提高各级管理干部、专业人员和农民防治外来入侵生物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开展水花生生物防除、化学防除及综合利用技术试点示范,总结一套完整的水花生生物防除、化学防除及综合利用技术模式和机制。

主要措施:①按照农业部的统一部署,继续组织十个县(市、区)开展外来入侵生物灭毒除害行动,累计发动群众 15万人次参加现场大铲除与防治活动。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培训各级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1000人次。发放各类科普材料和“明白纸”20万份 ()使更多的干部、群众和农民了解外来入侵生物的特性、危害性及其控制或防治方法。组织有关科研、教育部门专家,在部分市县区开展水花生生物、化学防治和综合利用实验示范,总结一套生防、化防及综合利用技术模式和机制。③继续在居巢区建设水花生直胸跳甲繁殖基地,为安徽乃至华东地区保存和提供水花生直胸跳甲种源。

六、开展节能减排技术推广示范,实施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

目标任务:在全省建设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技术推广示范点6个,示范点实现较为显著的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效益。  

主要措施:①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秸秆返田技术与生物处理技术,包括秸秆直接还田技术与高温堆腐、生物发酵等生产有机肥技术;秸秆饲料技术,包括秸秆青贮、微贮、氨化等饲料转化技术;秸秆作为食用菌栽培的基础材料技术。②开展清洁种植工程示范,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降低农地膜残留量,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防治种植过程造成环境污染为目标,重点在高产水稻、油菜、小麦和集约化蔬菜生产区实施。③开展农药减量化与残留控制技术集成与示范,建立主要病虫防治控污技术体系,推广病虫综合防治和农药减量化施用技术,利用或创造有利的生态条件控制病虫害发生,科学合理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④开展清洁养殖示范,以防治畜禽养殖污染、资源化利用畜禽粪便、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使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率达70%以上。

七、实施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健全产地安全监测档案

目标任务:在滁州市的工矿企业区、城市郊区、污水灌区的农产品产地,设置农田土壤、农田灌溉水及对应农产品重金属污染定位监测点,委托有资质的监测单位进行样品监测与评价,建立滁州市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定位监测点登记档案和数据库,编制《滁州市工矿企业区、城市郊区、污水灌区的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报告》等。

主要措施:①制定滁州市工矿企业区、城市郊区、污水灌区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及对应农产品重金属污染物检测项目实施方案,举办农产品产地环境定位布点、采样培训班。②在滁州市的工矿企业区、城市郊区、污水灌区农产品产地设置农田土壤及农田灌溉水长期定位监测点。③委托有资质的监测单位,对滁州市工矿企业区、城市郊区、污水灌区的农田土壤、灌溉水及农产品开展检测、评价活动。④建立滁州市工矿企业区、城市郊区、污水灌区和重点区域农产品产地农田土壤、农田灌溉水和农田大气环境质量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数据档案和数据库。⑤编制《滁州市工矿企业区、城市郊区、污水灌区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报告》。

八、实施国际合作项目,拓展业务工作范围

目标任务:完成《中国南部山区农业生物多样性可持续管理项目》、《中国—欧盟农业生态补偿合作项目》和农业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中国农村节能砖与节能建筑市场化项目》年度目标任务。

主要措施:⑴配合农业部外资项目办,继续组织实施《中国南部山区农业生物多样性可持续管理项目》。⑵配合农业部国际合作司,组织实施《中国—欧盟农业生态补偿合作项目》,了解和掌握欧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政策及其生态补偿的先进经验与措施,在桐城市选择两个示范点,进行试点示范。⑶积极配合农业部外资项目办,组织实施农业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安排的《中国农村节能砖与节能建筑市场化项目》,督促合肥市长丰县落实节能砖制造厂和节能砖应用示范点。

九、加强综合能力建设,确保各项业务工作顺利完成

目标任务: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转变工作作风;健全规章制度,规范职工行为;理顺工作关系,提高工作效率。

主要措施:①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强化决策、执行、监督三权相互促进的运行机制,推进“人、财、物”等权力运行程序化,保障全站工作公开、透明、高效开展。②进一步修改完善站里制定出台的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管财,使各项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③巩固和扩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的初步成果,推进各项整改措施的逐步落实,进一步改善工作作风,提高机关效能建设成效。④加强政治理论和政策法规学习,教育全站干部职工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发扬求真务实、言行一致的优良传统,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当老实人。⑤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禁止站内职工利用手中权力,谋取私利,从事违法违纪活动。⑥继续在全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系统组织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推动全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快速发展。

 

 

主题词:印发  农业生态  工作  思路  通知

抄送:农业部科教司资环处。

安徽省农业生态环境总站            20091211印发

打字:侯勤廉           校对:黄文星          共印26
图文快讯
2010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综…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百姓心中…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 推进…
中国采取抑制物价措施保护消费…
省农委、省农发行召开金融支持…
十二五期间全国畜禽标准化规模…
版权所有 © 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电话:0551-64256798 传真:0551-64256798
地址:合肥市胜利路与琅琊山路交叉口天骄国际B座2610室 技术支持:网道科技 皖ICP备08101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