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大地打响抗旱保苗攻坚战 安徽首次发布干旱红色预警信号
来源:安徽气象 发布时间:2009年2月5日 浏览次数:1929
去年10月下旬以来,安徽省沿淮淮北地区降水持续偏少,为1961年以来三个最严重干旱年份之一,灾情已达到干旱极端气候事件的标准。据气象部门预报,未来一周安徽北部仍无明显降水,旱情将持续,灾情将加剧。
在全省上下开展抗旱保苗攻坚战中,安徽气象部门已做好人工增雨作业准备,并于2月1日变更发布了最高级别干旱警报——干旱红色预警信号,这在安徽尚属首次。
2月2日,安徽省政府召开抗旱保苗新闻发布会,通报当前旱情总体呈现四大特征:一是秋冬连旱。去年入秋以来,淮北地区累计降水量为8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近8成,合肥以北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少5成以上。二是旱冻叠加。入冬以后冷空气活频繁,淮北部分地区最低气温达到零下12-13度,寒潮天气给麦苗造成不同程度的冻害。三是受旱面积大。截至2月1日,全省小麦受旱面积达2439.5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近70%,其中严重受旱面积达1361.3万亩。四是旱灾程度重。三类苗小麦面积1030万亩,约占播种面积的30%,发生小麦片死苗约90万亩。
面对严峻旱情,安徽省委、省政府及时作出部署,两次下达1.11亿千瓦时农业抗灾用电指标支持受旱地区提水灌溉,动用省长预备费1000万元用于抗旱保苗,专项安排1500万元农机补贴资金补助受旱地区购置抗旱机械,提前预拨3亿元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受旱地区全力以赴开展抗旱保苗,截至2月1日,全省已完成抗旱保苗浇灌面积1444万亩,占受旱面积的59.2%。
2月1日-2日,安徽省政府召开了抗旱保苗专题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和全体会议、抗旱保苗新闻发布会。省气象局局长翟武全、副局长刘月成分别在会上介绍了前期旱情、后期天气趋势和人工增雨作业准备情况,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抗旱保苗提供科学依据。
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全省各级气象部门把抗旱保苗气象服务作为当前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加强旱情滚动监测和预报会商,开展气候分析,加强土壤墒情、卫星遥感和苗情分析,向省委、省政府及涉农部门报送多期专题服务材料。同时做好了飞机和火箭、高炮人工增雨作业准备,紧急商请空军某部赴皖开展飞机增雨抗旱作业,增雨飞机近期将进驻蚌埠机场;统一调度安徽南部人影地面作业装备、作业队伍,支援北部增雨抗旱;紧急调运一批人雨弹,确保增雨作业弹药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