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欢迎您的到访!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新闻

合肥市抗旱保苗工作情况

来源:安徽省农委   发布时间:2009年2月5日  浏览次数:2016
    自去年10月下旬以来,我市持续干旱少雨,出现多年罕见较为严重的干旱冷冻灾害,给在地小麦、油菜生长造成严重损害。为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及时把抗旱保苗工作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提上议事日程,采取一系列措施,全面开展抗旱保苗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在地农作物受灾情况

    今年我市小麦、油菜播种面积分别为76万亩和190万亩,小麦面积与上年基本持平,油菜面积比上年增加20%。全市麦菜85%受灾,受灾面积达225万亩,其中重灾面积达60万亩。当前灾情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是干旱持续时间长。自去年10月份以来,全市降雨量仅121毫米,较常年减少33%。2月上旬降雨量仅5-15毫米,旱情持续3个多月,现旱情尚未解除。 二是干冻危害大。由于我市油菜种植面积较大,冻害更为严重,受灾程度大于小麦,大面积出现底部4-5片叶发黄死亡。大量迟播田块、点播田块及油菜育苗移栽头水不足的田块苗情更差。三是灾情严重。由于干冻叠加灾害,严重影响在地作物生长。在地作物苗情普遍偏差,其中小麦一、二、三类苗比例分别达到40%、30%、30%,油菜一、二、三类苗比例分别达到30%、35%、35%,二、三类苗比例上升。

    二、抗旱保苗工作开展情况

    1、高度重视,快速行动

    面对多年罕见的灾情,市委、市政府见事早,行动快,自去年12月以来,市政府先后下发了抗旱保苗紧急通知,召开抗旱工作紧急电视电话会议,及时启动抗旱保苗应急预案II级相应,全面动员部署,大打抗旱保苗攻坚战。截止2月3日,全市共投入抗旱人力120万人次,灌溉机械5万多台套,实施抗旱保苗面积237万亩次,占麦菜总面积90%;浇灌面积157万亩次,占受旱面积65%以上;对迟播、弱苗小苗田块追施腊肥80万亩次,基本普追一次肥。各县区、乡镇政府积极相应,紧急动员部署,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措施,全面开展抗旱保苗工作。各级农业、水利、石油、气象、广电等部门通力合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面掀起抗旱保苗高潮。

    2、科学指导,抓好落实

    市农委先后下发了《关于抓好抗旱防冻工作的紧急通知》等5个通知,制定冬春季田管工作方案和病虫害防治预案。全市组织570多名农技人员深入到各村组,深入田间地头和种植大户督促指导抗灾救灾。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力量,抓住春节前后农闲和农民工返乡过年的有利时机,组织发动抗旱保苗。农机部门抽调抗旱机具,发挥农机服务组织机械、技术优势,全力抗旱。水利部门积极调度水源,解决抗旱缺水问题。气象部门跟踪搞好气象服务。通过电视台、电台、报纸等传媒,及时报道宣传旱情动态、治旱措施及抗旱保苗先进典型,印发抗旱保苗技术光盘,反复播放,加大宣传力度。针对近日阴雨天气,各地抢抓时间及时追肥,发动水源条件好的地方及时浇灌,确保15日前受旱田块普遍得到一次补水追肥。当前土壤墒情适宜,各地发动群众及时中耕,减少水分蒸发,增温保墒。

    3、明确责任,强化督查

    市委副书记熊建辉、副市长张进多次做出重要批示,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市政府组织督察组,自去年12月起分赴各县区开展抗灾督查。各县区都建立了责任制和督查制度,成立了抗旱督查组织,县区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主管部门派驻干部分片包乡镇,乡镇干部分片包村、村干部包田块包机械,层层建立责任制。市农委及时启动抗旱保苗应急机制,委领导和处室站所负责人分片包干负责,多次奔赴抗灾一线检查指导督查工作,2月2日分成三组再次赴三县进行督查。2月3日省电视电话会议以后,市农委现场召开县区农委主任会议,对当前抗旱保苗工作在动员、再部署。为确保情况明、信息畅,及时掌握雨情、旱情、水情、苗情。全市12个苗情监测点每天监控,每日一报,县区24小时值班制,明确专人负责,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4、加大投入、倾力扶持

    市重点抓了33万亩油菜、20万亩小麦高产攻关创建核心示范区建设,集中人、财、物力,确保示范区单产比全市平均水平提高20%,并对每个国家级、省级示范区给予3万、2万元奖励。评比粮油种植大户并给予每户1万元奖励。对从事油菜、小麦等制种企业,给予每亩20元的补助。对建立市级以上粮油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的,给予2万元以上奖励。对成立农机、植保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广泛开展为农服务成效显著的,给予3万元补助。对当前购置抗旱机械的农机县,给予最高达50%的配套扶持补助。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力度,截止2月3日,全市油菜、小麦参保率达66%,较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参保面积173.6万亩,较上年扩大82%。尽力化解农业生产风险,减少农民损失。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连续数年风调雨顺,广大农户对旱情严重性认识不足,对旱情发展趋势估计不足,少数地方的农户仍存在靠天等雨的侥幸心理。二是合肥地处江淮分水岭地区,长期干旱少雨,致使全市塘坝库储水严重减少,全市储水量较常年减少40%左右,大部分地区抗旱水源紧张,存在无水可抗现象。三是干冻造成农作物冻害,尤其是油菜冻死苗现象,无有效办法补救。油菜造成大面积减产已成定局。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充分做好长期抗旱、抗大旱的思想准备,把抗旱保苗田管工作作为当前农村工作压倒一切中心任务。抓住当前关键时期,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深入发动广大农民千方百计抗旱保苗夺丰收,努力做到“干部无悔,群众无怨”。二是进一步明确责任,合力抓好抗旱保苗攻坚战。农业部门进一步做好抗旱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技术指导服务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专用,指导群众科学抗旱。农机部门进一步充分发挥抗旱服务组织力量,加强农机具调配。水利部门进一步加强水源统一调配,保障有水源地区抗旱保苗面积达到100%。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大抗旱经费投入,保障抗旱保苗工作经费需要。宣传部门进一步加强抗旱保苗工作宣传报道,大力营造抗旱保苗夺丰收的舆论氛围。气象、民政、物资供应等部门从各自职能出发搞好服务。三是建立工作机制。县区、乡镇政府进一步发挥在抗旱工作的主导作用,全力以赴,狠抓落实,确保全市抗旱保苗工作继续有力、有序、有效开展,竭尽全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为实现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而不懈努力。

图文快讯
2010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综…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百姓心中…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 推进…
中国采取抑制物价措施保护消费…
省农委、省农发行召开金融支持…
十二五期间全国畜禽标准化规模…
版权所有 © 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电话:0551-64256798 传真:0551-64256798
地址:合肥市胜利路与琅琊山路交叉口天骄国际B座2610室 技术支持:网道科技 皖ICP备08101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