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欢迎您的到访!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新闻

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转移 现代农业呼唤新型农民

来源:安徽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4月9日  浏览次数:1524

  庄稼人日渐高龄化

  不久前,记者跟随农业部门的专家队来到凤台县,组织春季田间技术服务,活动吸引了周边几个村的农民前来学习。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到场的上百名农民绝大部分在50岁以上,尤以60岁上下的居多。

这凸显当前农业生产中一个紧迫的问题:老年人已成为种地主力军。

 

  同样,连日来记者在淮北、阜阳、滁州等地采访,看到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沿途各个村庄一片寂静,村道上很少有人群积聚,而在田里耕作的大多是老年人。

  在淮北市烈山区宋疃镇东风村,村支书赵辉告诉记者,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种地,村里年轻一点的都出去打工了,只剩下一些老人。 “现在种地就靠老人,年轻人根本就不会干农活,以后肯定也不会回来种地。 ”今年64岁的东风村村民吴同林说。

  在东风村,记者遇到的数十位村民,年纪最小的是42岁的董超。而他也是因为在家有个养猪场,种地反而成了副业。 “有一个孩子在外面打工,不可能回来帮我种地。 ”董超说。

  “你们还能种多久? ”记者向这些老人询问。 “这个不知道,什么时候种不动了就不种了。 ”吴同林笑着说。他的同村人、今年61岁的董远新说:“不知道我们走了之后,这活儿还有谁来干? ”

  安徽省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在2006年底,全省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中40岁以上的占近60%,而在经历城市化加速发展的6年后的今天,“庄稼人”的高龄化无疑更为严重。

  好技术难进“懒人田”

  中老年农民成了主要的庄稼把式,对种植业产生了明显影响:“省事田”、“懒人田”随处可见。过去种田是绿肥铺底、农家肥当家,如今绿肥不见、化肥当家,地越种越贫瘠。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现在有些年轻人在农忙时候回来耕种或收获,平时交由家里老人看管,而有的干脆农忙也不回,完全交给老人耕种。 “无论哪种情况,庄稼种得都不可能尽心,产量也上不去。 ”省农委副主任王华说,老年人种田多是出于习惯,目的是弄点口粮,对科学种田热情不高,一旦遇到严重自然灾害,很多人干脆看天收。“比如,近几年抗旱浇水,发动农民就非常困难。 ”

  中老年农民文化层次偏低,接受新事物能力弱,对播种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不熟悉,远没有年轻人上手那么快,这些都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抵触,阻碍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有时候一个简单的技术方案,教很多遍,老年人还是掌握不了,最终他们还是选择按老经验干。”滁州市南谯区一位农技员告诉记者。

  王华说,农业现代化程度越高,对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就越高。然而,根据安徽省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全省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中,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97%,大专以上的仅占0.2%。

  农村为何留不住年轻人?一方面是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一方面是种粮比较效益下降,影响种粮农民收入增加,无法从根本上留住年轻农民外出的脚步。

  与种粮收益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务工收入已成为当前青壮年农民的主要现金来源。“去年一年我在浙江打工,回家过年带回来近3万元,如果在家种5亩田,需要种近8年。 ”采访中一位农民说。

  此外,农村环境相对较差,文化生活贫瘠等,也让年轻农民义无反顾地“挥手自兹去”。

  培育高素质新农民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采访中,当记者询问再过几年谁来接替他们种地时,老人们都笑着说不知道,实在种不动就包给别人。他们都表示“自己的孩子肯定不会回来种地了”,那么,他们的地该转包给谁呢?答案应该是“新型农民”。

  年轻农民不断告别土地的同时,他们中的有些人又从城市重新回到农村,念起了“种粮经”。 3月23日,记者在肥东县长乐镇李六村遇到农民李久红,到合肥打工多年的他,现在回到村里承包了300多亩土地,“现在国家政策好,只要依靠科技,技术过硬,上了规模,种粮食还是非常有‘钱景’的。 ”

  “受制于农业本身的特征,其效益只有在达到一定种植规模以后才会逐步提高。”省农委种植业局副局长王林说,农业的出路还是要靠适度推行农村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

  比如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的“全国种粮大户”徐淙祥,经营土地上万亩,耕作机械化水平高,小麦单产屡创我省记录,种粮给他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当前,需要通过政策引导促进土地流转,使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专家指出,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推动土地流转,形成规模种植,逐步会形成“新型农民”。

  在规模经营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主要手段。专家指出,当前要以各类农机合作组织为依托,大力推进主要农作物的耕种收全程机械化,以少数职业农民耕作大量土地,实现农业生产的集约化。

  “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健全和完善,也将为谁来种地提供另一个可能的答案。”王林说,农民可以脱离土地,而将从耕种到收获的全程委托给专业服务组织,按合同支付服务费,收取农作物。

  在东风村,记者遇到一个叫张长远的农民,他专业从事打药服务已有七八年,周围几个村子的农民都购买过他的服务。

  如何提升农民的科技素质?王华认为,当前急需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快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并顺应目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趋势,研究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新方式,使各方人才无忧无虑地流向农村、留在农村。

图文快讯
2010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综…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百姓心中…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 推进…
中国采取抑制物价措施保护消费…
省农委、省农发行召开金融支持…
十二五期间全国畜禽标准化规模…
版权所有 © 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电话:0551-64256798 传真:0551-64256798
地址:合肥市胜利路与琅琊山路交叉口天骄国际B座2610室 技术支持:网道科技 皖ICP备08101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