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欢迎您的到访!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项目规划

打造“一村一品”,“舌尖经济”叩开致富门

来源: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2025年5月6日  浏览次数:44

         谷雨前后是菌菇蓬勃生长的好时节。4月25日,滁州市南谯区沙河镇白米村的赤松茸种植基地里,层层叠叠的秸秆堆成金色“软床”,酒红色的菌盖顶破覆土,如撑开的小伞般林立田间,十分喜人。

      “采摘时要像捏鸡蛋似的,手腕轻轻旋转,这样根部才不会留茬。”大棚内,白米村党总支副书记周威半蹲着示范标准动作,只见他指尖捏住菌柄基部轻轻一旋,整朵赤松茸便带着泥土脱离“软床”。

         这种被称为“菌中之王”的珍稀菌类,如今成了白米村的“黄金作物”。

         去年11月,村里瞅准赤松茸“不挑地、好养活、价值高”的特性,从外地引进试种技术。历经4个月蛰伏,今年3月首批菇蕾顶开秸秆,目前进入采摘旺季,每亩产量达2000公斤。“新鲜的赤松茸市场上售价每公斤20元,烘干后身价暴涨10倍。”周威笑着说,用它炖汤鲜香浓郁,炒菜脆嫩爽口,周边城市很多饭店都提前预订。此外,村集体依托镇域品牌“沙之禾”,积极探索深加工路径,拓展销售渠道,在实现村集体增收的同时,带动本村及周边务工村民共同致富。

         沿着国道向西行驶,约一小时车程便来到全椒县西王镇。这里的桑葚已陆续进入成熟期,茅草洼生态农业合作社的桑葚园里,一颗颗果实挂满枝头,紫如墨玉、白似凝脂、粉若朝霞,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

      “还没开园呢,电话都快被打爆啦!”合作社负责人欧阳春指着公示牌上即将开园的字样,眼角笑出皱纹。说起这片桑园的“发家史”,这位扎根山区的创业者打开了话匣子:西王镇地处全椒县西部山区,土壤质地优良。2015年,欧阳春瞅准土壤优势,流转20余亩土地,带着农户搞起“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种下无籽大十、四季果桑等高产桑葚品种一万余株。经过精心培育,如今园里产出的各品种桑葚果粒饱满、甜度高,成为游客们的“心头好”。

         除了现摘现吃,园区还玩出新花样。每年举办的桑葚采摘季已成当地招牌,游客们拎着竹篮穿梭田间,体验“田园寻宝”的乐趣,周末单日接待量能突破200人次。更长远的“算盘”藏在加工车间里:新鲜桑葚经清洗烘干制成桑葚干,泡进白酒酿成醇厚桑果酒,就连桑枝都被收购用于培育菌菇,真正实现“一棵桑树全身宝”。

      “我们镇现在是‘一村一品’串成链。”西王镇镇长吴琼掰着指头如数家珍,华光村的火龙果四季飘香,东张村的青玉梨甜过蜂蜜,还有山地西瓜、金丝皇菊、黄蜀葵等特色种植基地星罗棋布。这些藏在山区的“土宝贝”,通过采摘体验、农旅节庆、电商直播等新玩法,走进了千家万户。

         从秸秆堆里撑起的“黄金伞”到桑树枝头挂满的“致富果”,皖东乡间的特色农业书写着生动的乡村振兴答卷。“我们将持续深入开发乡村特色产业资源,聚焦基地创建、科技研发、精深加工、品牌宣传等关键环节,做好‘土特产’文章,积极培育乡村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拓宽农民增收途径,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滁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勇说。 

 

图文快讯
大棚黄瓜田间管理技术
5月18日中心核心专家组为实施规…
版权所有 © 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电话:0551-64256798 传真:0551-64256798
地址:合肥市胜利路与琅琊山路交叉口天骄国际B座2610室 技术支持:网道科技 皖ICP备08101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