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叶菊为原野生植物,人工栽培历史短,抗病虫能力较强。与其它经济作物相比,病虫害发生程度较轻,已发现的病害有立枯病、茎腐病、叶斑病、黑斑病、白绢病、急性炭疽病及花叶病毒病等。虫害有地老虎、蚜虫、斜纹夜蛾等,且病害重于虫害。
甜叶菊病虫害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提倡不同类型的低毒、低残留、高效生物农药交替使用,严格执行农药使用准则和防治指标,确保生产出绿色甜菊干叶产品。
甜叶菊主要病害防治
立枯病:多在苗期发生,病菌从茎基部侵入,开始出现淡黄色病斑,以后逐渐扩大,受害部位呈褐色水渍状腐烂而死亡。发现病株立即拔除烧毁。病株周围撒石灰或阴阳灰(3∶1的草木灰和石灰)进行消毒,或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灭菌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至1500倍液喷雾。
白绢病:多在生长中后期零星发生。受害后,接近地面的茎基部表皮上出现暗褐色至黑色的水渍状斑点,经一周左右时间病斑处出现灰白色的霉状物,病组织内陷,整株苗由于缺水而枯萎。发现病株,立即拨除,在病株周围用石灰消毒,或用70%甲基托布津粉剂800倍液喷雾。
黑斑病:一般发病于生长盛期的高温、高湿季节,先是中下部叶片呈现黑褐色的角斑,并迅速向全叶扩展,发病后期落叶,产量损失可达50%以上。病害初发生时,可用65%代森锌500倍至600倍液或5%井冈霉素水剂500倍液防治。如在收获时期发病,应抢晴或在多云天气时,采取间割,人工采摘叶片晒干,最大限度地降低病害损失。
茎腐病:始发于5月中下旬,6月上中旬重发,田间零星分布。主要症状为:发病初期,在茎基部(离地面3厘米左右)处或根颈处出现褐色一边缢缩病斑,后扩展环全茎的明显缢缩病斑,植株逐渐萎蔫。茎组织木质化后一般不倒伏,但韧皮部被破坏,根部呈黑色腐烂,致叶片黄化,植株枯死。防治方法:①拔除病株离田消毁,病穴用石灰消毒;②喷施96%绿亨一号25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800倍至1000倍液。
黄花病毒病:易发于高温高湿的5月中下旬至6月份,病状从顶叶开始发黄,逐渐往中部、下部蔓延,叶子酥脆萎缩,停止生长。一旦发现,及时喷施病毒K或东旺毒消或圣手毒尊(20%盐酸吗啉呱),发生这种病用药也只能起到控制的作用,无法治愈,最好的办法是在未发病之前先用药预防。
急性炭疽病:始发于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流行发生,田间呈不规则或块状分布。主要症状为:主要发生在嫩叶、嫩枝或顶枝,初期在叶尖或叶缘处出现水渍状污点,后扩大成深褐色不规则病斑,常多个病斑联合成大斑,病斑上密生黑色小点,周围出现黄色晕圈。或在嫩枝茎部出现淡棕色卵圆形或近圆形小斑点,后扩大成深棕褐色梭形或长椭圆形凹陷斑,并迅速蔓延中上部茎,致使叶片枯死,植株矮缩,顶端停止生长。防治方法:①用10%世高(苯醚甲环唑)1000至2000倍液;②25%炭特灵500倍液;③80%炭疽福美600倍液;④75%百菌清500倍液。连续防治2次至3次。
甜叶菊主要虫害防治
(1)蚜虫:蚜虫为害植株新芽、嫩叶,造成叶片卷曲、皱缩、畸形,植株矮小,诱发花叶病毒病,严重影响甜菊产量,尤其干旱无雨天气危害更严重。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锐劲特悬浮剂800倍液防治。
(2)地老虎:地老虎幼虫截食甜菊幼苗根茎部,造成田间缺苗、断垄,要花费较多的人力、物力补苗,对多年的旱作地更应注重防治。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用20%速灭杀丁乳油40毫升兑水50公斤做地面喷雾。
(3)夜蛾类害虫:该虫食性广,食量大,以幼虫咬食植物叶片,1至2龄幼虫啃食下表皮及叶肉,仅留上表皮及叶脉,4龄以后咬食叶片,仅留主脉,大发生时幼虫密度大,可能全田吃成光杆,以致绝收。可选用2.5%敌杀死1000倍至1500倍液、20%速灭杀丁1500倍液、5%抑大保1000倍至2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至1500倍液,宜在早、晚选用两种药剂混合连续喷杀两次,防治适期应选择在3龄前。
甜叶菊虫害防治应严格掌握防治
指标,单位面积未达到防治指标可不防治,达到防治指标的严格控制用药量和用药次数,收获前15天内严禁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