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欢迎您的到访!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技术咨询

为种子植入“丰收基因”

来源: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2025年5月6日  浏览次数:48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居于产业链上游的种子是关键。近年来,濉溪县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种业振兴,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合作,扶持民营种业企业成长,推动良种培育不断取得新突破。

         濉溪县农业农村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县持有生产许可证的种业企业共有22家,从事自主研发育种的单位12家,通过审定品种52个,其中国审品种14个。全县205万亩耕地中,已有60万亩用于小麦良种繁育,2024年向全国输出良种5.8亿斤。

科技赋能种业振兴

         良种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好的种子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它来自哪里?不妨从一个小麦新品种的田间观摩会来寻找答案。

         4月26日上午,濉溪县四铺镇五铺农场的连片麦田宛如绿色海洋。安徽鲁研种业有限公司在此举办“2025鲁研955田间观摩会”,来自安徽、河南、江苏等地的小麦专家、农技人员和种子经销商共计500余人近距离领略了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的田间风采。

      “鲁研955是山东鲁研农业良种有限公司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联合培育的小麦新品种,这个品种的研发,我们花了10年时间。”活动现场,山东鲁研农业良种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解树斌告诉记者,公司组建了由赵振东院士领衔的小麦育种团队,承担了多个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及国家生物育种专项,培育的鲁研系列、济麦系列小麦种子累计推广面积达6.5亿亩。

      “小麦育种,是一项周期漫长、过程复杂的系统工程。”农业农村部黄淮北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实验室副主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李鹏介绍,从组合配制、世代选择到品系鉴定、比较试验,再到参加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往往需要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最终从成千上万个品系中才能选育出一个新品种。

          一粒种子,凝聚着科研人员的心血和智慧,也凝聚着种业企业的坚守与担当。

      “从上游育种研发,到中游繁育生产,再到下游销售推广,种业企业在种业产业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解树斌看来,要推进种业振兴,就必须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

          那么,什么样的种子才是一粒好种子呢?李鹏告诉记者,好的小麦种子通常具有四个特点:产量高且稳、品质优、抗性好、适应性强。

     “产量高且稳、品质优这两点,比较好理解。”李鹏说,所谓抗性好,指的是麦种具备多种抗性,如抗赤霉病、抗黄花叶病毒病、抗锈病、抗倒春寒、抗倒伏等;所谓适应性强,指的是麦种能适应不同的种植环境和条件,播期弹性大。“以鲁研955麦种为例,它是一种半冬性品种,根系发达,扎根深,分蘖力也强,对土壤和气候适应性广泛。”

          记者了解到,作为山东鲁研农业良种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2014年成立的安徽鲁研种业公司依托母公司雄厚的科研实力和强大的科研团队,紧盯产业需求,不断提升育种水平。目前,安徽鲁研种业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小麦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项目承担单位,年可生产销售优质专用小麦种子5万吨以上。

     “我们在濉溪县和凤阳县两地,拥有总面积超过300亩的科研育种基地,主要进行小麦、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和优良品种的试验示范、繁殖和推广等工作,承担了多项种子科研项目,一直注重育种创新能力提升。”安徽鲁研种业公司负责人吴久好介绍。

         除了技术创新,一粒良种的出品,还需要在加工环节加强对种子产品的质量控制。

         在安徽鲁研种业公司现代化的种子加工和仓储基地,记者看到,小麦种子毛粮要经过先进设备的一系列“洗礼”,才能装袋储存,再销往市场。

     “种子毛粮第一步要经过初选机,去掉碎秸秆、小土块等杂质;第二步经密封管道输送至风选机,去掉破损的、小粒的种子;第三步经过比重筛选,去掉瘪粒种子。种子的包装、       码垛也均由机械自动完成。有了这些工序,种子的纯净度和品质就有了保证。”吴久好说。

         良种铸“强芯”,种企底气足。濉溪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刘梧林告诉记者,全县22家持证的种业企业中,有12家企业拥有自育品种,3家企业拥有自育国审品种。

民营种企活力十足

         提升粮食稳产保供能力,要坚持扩面积与提单产并举、种业与种植技术并举,最根本的就是种业先行。

         濉溪县位于安徽北部,黄淮海平原南部,适宜的气候条件及肥沃的土壤为制种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濉溪县与山东、河南、江苏三省接壤,当地气候多变,冬天比较严寒、春天容易倒春寒,在这样的环境下繁育出来的种子,适应能力更强。正是这个原因,使得濉溪成为种子试验的优势地带。”濉溪县种子协会会长刘超说。

         在濉溪县205万亩耕地中,有60万亩用于小麦良种繁育,越来越多的农业科研机构、高校及种业龙头将目光投注于此。

   “我县拥有1个国家区域试验站、1个院士生物育种实验室和4个首席专家工作室。依靠基础设施和科研实力,累计育成通过安徽省审定或国家审定的品种52个,其中,小麦新品种有25个,玉米有18个,大豆有9个。”刘梧林告诉记者。

         农作物品种通过省级审定或国家审定,有什么好处?

     “就小麦品种来说,不同品种在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上有较大差异,对种植区域和栽培条件有不同要求。”刘梧林表示,小麦新品种的审定则有助于加强品种的管理,促进小麦生产良种化、良种布局区域化。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濉溪种业发展过程中,民营企业是一股特别的力量,占了全县持证种企的三分之二。安徽永民种业、安徽柳丰种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靠着专注、拼劲和执着,民营种子企业正推动着当地育种制种产业朝着集聚化、特色化、协同化稳步前行。

         坐落于濉溪县百善镇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安徽柳丰种业公司,是皖北地区育繁推一体化的大型种子企业之一。刘超身兼数职,既是濉溪县种子协会会长,又担任柳丰种业公司董事长。2001年,怀着对土地深厚的感情和对粮食丰收的期盼,刘超创办了种业公司,开始选育、繁殖和推广小麦、大豆等农作物良种。

         经过20多年的不懈奋斗,如今,安徽柳丰种业每年向黄淮海地区销售小麦种子2000余万斤。该公司自主培育的柳麦618、柳麦716、柳麦2020、柳麦528等小麦品种通过安徽省审定,柳麦521、柳麦1257两个小麦品种通过国家审定。

     “此外,我们培育的大豆新品种柳豆108通过国家审定,柳豆119通过安徽省审定。”刘超说,育种就是育希望,越干越有劲头,探索停不下来。

         为扶持这些种子企业发展,濉溪县专门出台相关举措,对农作物良种繁育的规模化经营主体给予奖补,倾力打造集中连片的良种繁育基地。

     “自2021年跻身国家级制种大县以来,我县实施种业企业培优项目,稳基地、育龙头、强保障。每年安排财政扶持资金3000万元,重点支持优势种业企业开展育种创新,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刘梧林说,同时,支持种业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对接,开展长期战略合作。

         据了解,安徽鲁研种业公司建成的种子加工和仓储基地,总投资3000多万元,其中濉溪县投入项目支持资金占70%,企业投入资金占30%。

良种繁殖助农增收

         好种靠“育”,也靠“繁”。

         在濉溪县四铺镇谢岭村的一处麦田里,记者遇到种粮大户谢孝军,他正使用植保无人机对麦田进行“一喷三防”作业。“一次喷施杀虫剂、杀菌剂和叶面肥,在防治赤霉病的同时,兼治小麦锈病、白粉病和蚜虫等病虫害。现在,这个活由植保无人机来干,效率特别高。”谢孝军对记者说。

         谢孝军种的300多亩小麦,是鲁研955种子繁殖基地,他和安徽鲁研种业公司已合作两年了。“良种还要良法配,公司提供从深耕整地、精准匀播、镇压保墒,到一喷三防、机收减损全程技术服务,经常派人过来指导。还有订单回收政策,小麦销路不愁。”谢孝军算了一笔账,预计每亩产量1400斤(比一般的高产小麦增产100斤),鲁研种业以每斤高出市场价1毛钱的价格收购,每亩较种植普通小麦增收150元以上。

         记者了解到,在小麦种子的田间生产环节,种子企业普遍采用“公司+基地+种粮大户”的合作模式,同时采取“五统一”措施(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投入品、统一技术、统一收获),以保障所产种子质量的统一性和达标性。

         种子企业还高度重视示范展示田建设,通过召开田间观摩会、组织测产活动等方式,做到“种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有效带动周边农户采用配套栽培技术,提升单产、收获优质。

         县级农业部门则重点抓好日常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全县177名农技专家进村入户,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多层次、多形式开展技术培训和面对面服务。同时,要求每名技术辅导员对接5名种粮大户,每名种粮大户服务带动20户以上小农户,从而形成一套种子繁育技术推广体系。”濉溪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殷修刚说。

         良种的繁育和推广,需要政府、种子协会、种子企业、种粮大户共同努力。

         濉溪县种子协会成立于2015年,现有会员176人、理事单位20个。“协会关注小麦、大豆品种需求和产业形势变化,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通过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学术交流等方式,凝聚了育种力量。”刘超介绍,在种子协会牵头协调下,当地种业企业联繁联销、合作共赢,不断做大种业蛋糕。

         除了规范行业秩序、促进行业良性发展,濉溪县种子协会还发挥着联农带农作用。

         在种子协会引导和支持下,该县铁佛镇店孜村种粮大户刘永峰流转土地560亩,专门从事小麦良种繁殖。“种子繁殖,要求高,必须对照种子企业提供的技术规程去操作,每一步都马虎不得,因此产量比普通小麦高,种子企业又加价收购,这样一来,效益肯定高嘛。”刘永峰说,这几年他搞良种繁殖,每年要比种植普通小麦增加收入近10万元。

         随着濉溪种业的迅速发展,全县20多万农户中,已有6万多农户参与到育种制种产业中,2024年向全国输出良种5.8亿斤。

      “一粒种子”撬动一方大产业。濉溪县积极发挥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制种大县优势,按照“濉溪良种——濉溪粮食——濉溪面制品”发展思路,大力推动小麦全产业链建设,现已培育祁康食品、鲁王面粉、旭源食品、昊辰食品等17家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年加工粮食能力100万吨以上,粮食精深加工年产值逾40亿元。

 

图文快讯
颜主任应黄董事长邀请到宝坤集…
三季度国内玉米价格或重回跌势…
版权所有 © 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电话:0551-64256798 传真:0551-64256798
地址:合肥市胜利路与琅琊山路交叉口天骄国际B座2610室 技术支持:网道科技 皖ICP备08101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