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欢迎您的到访! |
![]() |
现在时间是: |
种植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种植业稳定发展是保障 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的重要基础。为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开展种植业“三品一标” 提升行动,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提升种植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支撑,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 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 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 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创新驱 动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三品一标”产 品是生产出来的,抓牢一批生产基地,认定一批基地县,从 生产源头着手抓细抓实。 ——在推进策略上,突出重点作物、优势区域,着力夯 实绿色生产基础,培育区域发展优势,提升供给保障能力。 ——在主攻方向上,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以标准 化种植为抓手,以生产基地建设为引领,促进种植业绿色生 产,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2 ——在工作摆布上,打造一批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 在此基础上认定一批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县,为发 展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提供生产和供 给保障支撑。 ——在投入保障上,充分发挥政策性投入引导作用,调 动各方积极性,整合资源资金优势,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对 达到创建标准的基地县,予以挂牌。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到 2025 年,围绕粮棉油糖、果菜茶 药等主要种植业产业,在全国建设一批绿色生产标准化基地, 在此基础上,遴选基地集中、建设效果好的县(市、区、农 场)打造一批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县。
(二)面积规模。每个基地面积,粮食作物、油料作物、 棉花不少于 10000 亩;糖料、蔬菜、茶叶、水果不少于 5000 亩;中药材、蚕桑等特色产业不少于 1000 亩。
(三)主要任务 一是夯实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稳定水稻、 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优化品 质结构。保持油料作物、经济作物面积稳定,提高单产水平, 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优质率,提高周年供应能力。稳步 增强种植业防灾减灾能力,逐步提高科技水平,为保障国家 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坚实支撑。 二是提高种植业绿色发展水平。突出绿色引领,加大高 3 质高效生产模式集成推广,通过选用优质抗逆品种、采用轻 简高效栽培技术、合理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提高产品纯度和 质量安全以及机械化生产水平等措施,集成一批全程绿色高 效标准化生产模式,实现先进实用生产技术应用率 100%, 农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三是提升产业发展综合效益。培育一批示范效果好、带 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 大力开展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等社会化服务,积极推进标准 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延长产业链,增 加附加值。
三、区域布局和主攻方向
(一)粮食作物“三品一标”基地区域布局 水稻优势区:在东北稻区、长江中下游稻区、华南稻区 和西南稻区建设一批“三品一标”基地,重点是发展优质食味 稻,提高优质专用水稻生产比重,提升水稻产业化发展水平 和种植效益。 小麦优势区:在黄淮海麦区、长江中下游麦区、西南麦 区和西北麦区建设一批“三品一标”基地,重点是提升优质专 用小麦生产比重,大力发展订单生产,加强节水保优生产技 术推广,满足市场加工多元化需求。 玉米优势区:在东北春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西北 玉米区、西南及南方玉米区建设一批“三品一标”基地,重点 是发展鲜食玉米、甜糯玉米,提高玉米单产水平和产业化发 4 展水平。
(二)油料作物“三品一标”基地区域布局 大豆优势区:在黑龙江、内蒙古、吉林等东北产区,安 徽、河南、山东、河北、山西、江苏等黄淮海产区,四川、 湖北、云南、贵州等南方产区,建设一批“三品一标”基地。 东北地区重点抓好高油、高蛋白及功能大豆基地,黄淮海和 南方产区重点抓好蛋白含量高,同时水溶蛋白含量高或 7s/11s 蛋白比例合理的专用大豆基地,因地制宜发展小粒芽 豆。 油菜优势区:在四川、湖北、湖南、江苏、安徽、浙江、 贵州、云南、重庆等长江流域冬油菜主产区,内蒙古、青海 等春油菜主产区,建设一批“三品一标”基地。重点抓好高 产高油(酸)低硫苷低芥酸的适宜机收品种示范,在大城市 周边,主要开展以油用为主的油菜多功能开发利用示范,兼 顾采摘菜苔和发展乡村旅游。 花生优势区:在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江苏等黄淮 海产区,辽宁、吉林等东北产区,四川、湖北、广东、广西、 江西等南方产区,建设一批“三品一标”基地。重点开展高 油、高油酸花生品种示范,因地制宜发展鲜食花生。
(三)经济作物“三品一标”基地区域布局 棉花优势区:在西北内陆棉区、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 域棉区,建设一批“三品一标”基地。重点是稳定种植面积, 提升机械化水平,着力发展“双 28.5”高品质棉花,提高原 5 棉质量和一致性。 糖料优势区:在桂中南、滇西南、粤西琼北糖料蔗优势 区,华北、西北、东北甜菜优势区,建设一批“三品一标” 基地。重点是加快脱毒良种推广应用,着力发展“双高”品种, 提高产量、提高含糖率,提升机械化收获水平。 蔬菜优势区(含食用菌):在华南西南热区冬春蔬菜区、 长江流域冬春蔬菜区、黄土高原夏秋蔬菜区、云贵高原夏秋 蔬菜区、北部高纬度夏秋蔬菜区、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 区,建设一批“三品一标”基地。重点抓好大宗民生蔬菜产 品生产,集成推广绿色生产技术模式,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安 全水平。 水果优势区(含西甜瓜):在长江上中游、赣南湘南桂 北等柑橘产区,渤海湾和黄土高原苹果产区,华北、西北、 长江下游梨产区,华南、西南热带水果产区,以及桃、葡萄、 猕猴桃、樱桃、西甜瓜等水果产区,建设一批“三品一标” 基地。重点是丰富品种类型,优化品种结构,实现周年均衡 供应。 茶叶优势区:在长江中下游名优绿茶重点区域、东南沿 海优质乌龙茶重点区域、长江上中游特色及出口绿茶重点区 域、西南红茶及特种茶重点区域,建设一批“三品一标”基 地。重点是提高无性系茶树良种比例,加快推广机械化采茶 技术,打造知名品牌,提升茶产业质量效益。 中药材优势区:在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 6 南、西北等七大道地药材优势区,建设一批“三品一标”基 地。重点是发展道地药材生产,规范中药材生产技术,发挥 中药材品质特性,增加优质中药材供给。 蚕桑优势区:在华南、西南、西北、武陵山区、大别山 区和东北等桑蚕、柞蚕生产优势区,建设一批“三品一标” 基地。重点是提高桑蚕、柞蚕生产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加 快推广桑树快速成园、小蚕共育、方格簇自动上簇、蚕病综 合防治等绿色高效技术模式和升降机、采茧机等高效生产机 械设备,提升蚕茧品质和生产效率。
四、工作要求
各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要紧紧围绕品种培优、品质 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工作措 施,提高基地绿色标准化发展水平,提升辐射带动能力,推 动产业提质增效。
(一)推进品种培优。适应良种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 立足国内资源和自主研发品种。一是加快选育一批突破性品 种。围绕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充分利用现有种质资源,选 育一批高产优质、广抗多适的新品种。二是示范推广一批优 良品种。分区域分类型开展品种对比试验,筛选推广一批产 量水平高、品质性状优、抗性指标好的品种。三是推进品种 更新换代。以生产需求为导向,加快推进优良品种更新换代, 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品种,恢复发展一批传统特色品种,丰富 产品供应,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 7 主导品种特性突出,数量搭配科学合理,品种优质化率达到 90%以上。
(二)推进品质提升。优化栽培管理措施,推广一批绿 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模式,科学统筹协调产量、质量关系。 一是优化肥水管理。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 肥、水肥一体化、绿肥种植等关键技术,优化施肥结构和灌 溉方式,提高养分和水分利用率。二是推广绿色防控。大力 推广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物理防治、高效低风险农药等绿 色防治技术,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推进化学农药减量化。 三是完善质量追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平台,加强 生产过程、收获仓储和运输加工质量监测,推行产地溯源二 维码等标识管理,做好源头把控、全程监控。到 2025 年, 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化肥、化学农药施用量分别减少 10% 以上,节水 10%以上,全面实行产品质量追溯。
(三)推进品牌打造。按照绿色高质高效发展的基本要 求,着力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竞争力的特色品牌。一是做强 一批绿色生产基地。分区域、分作物打造一批生产规模大、 技术含量高、产销衔接紧的绿色产品生产基地。二是壮大一 批优势生产主体。支持国有农场及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 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培育病虫害统防统治、化 肥统配统施专业化服务组织,共同参与基地建设,提升种植 业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水平,提高生产效益。三是 打造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将基地建设与绿色、有机、地理标 8 志产品认证结合,加强宣传引导和市场培育,提高区域公用 品牌覆盖面和影响力、竞争力。每个种植业“三品一标”基 地至少要有一个企业品牌、区域公用品牌,或获得农产品地 理标志、承诺达标合格证,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基本实现 订单生产,产品商品化处理率 90%以上。
(四)推进标准化生产。按照绿色生产和高质量发展的 要求,强化生产全过程管理。一是完善种植管理技术规程。 集成配套健康栽培技术,优化完善品种布局、栽培模式、田 间管理、农机农艺、收获运输等关键技术措施。二是制定肥 料定额用量。综合生态环境、目标产量和需肥规律等因素, 因地制宜制定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化肥推荐用量,增加有机 肥用量。三是制定农药减量使用规范。根据不同区域、不同 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制定病虫害防治标准指标,优化科学 用药技术,规范用药时间、用药剂量、用药品种。每个种植 业“三品一标”基地基本实现“五统一”(统一农资供应、统 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械作业、统一技术服 务),至少要形成一套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种植业产品质 量安全合格率达到 100%。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种植业管理司具体负责推进种植 业“三品一标”相关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由省 级农业农村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推进落实领导小组, 加强协调指导,推进各项措施落实。
(二)加强政策扶持。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的 沟通协调,统筹利用相关资源和项目资金,加大绿色高质高 效行动、良种良苗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绿色防控、 标准化模式推广等政策措施扶持力度,同时调动地方积极性, 加大种植业 “三品一标”行动投入力度。
(三)加强技术服务。依托农业农村部专家指导组和现 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组建种植业“三品一标”行动专家指导 组,充分发挥教学、科研、推广领域专家资源优势,充分发 挥技术推广部门作用,加强现场指导、田间培训和技术交流, 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和覆盖率。
(四)加强监督指导。组织专家制定种植业“三品一标” 基地验收标准,对合格基地予以授牌,对合格基地达到 5 个 以上的县(市、区)择优纳入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县。
(五)加强产销对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学会、联盟、 协作组等平台作用,积极组织基地或订单企业参加展会、展 销等活动,促进“三品一标”基地与加工企业高效对接。
(六)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 联网等媒体,大力宣传种植业“三品一标”行动,增强农民绿 色生产意识,引导绿色优质消费,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版权所有 © 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电话:0551-64256798 传真:0551-64256798 地址:合肥市胜利路与琅琊山路交叉口天骄国际B座2610室 技术支持:网道科技 皖ICP备0810176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