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欢迎您的到访! |
现在时间是: |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璧山区七塘镇因皮鞋生产、加工盛极一时。
当时七塘镇有小作坊200多家,上万村民中有一半从事跟皮鞋相关的工作,皮鞋被视为当地村民增收的金饭碗。同时,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都有七塘人开店卖皮鞋的身影,业内有“中国西部鞋厂在璧山,璧山皮鞋发源地在七塘”的说法。
但到了2012年,随着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七塘镇党委、政府痛下决心关停皮鞋小作坊,转型发展以蔬菜、水果种植为主导的绿色产业。
如今,这些绿色产业不仅绿化了荒山,美化了环境,还让七塘镇的村民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富民新路。
“上万斤水果,几千斤蔬菜,真的就在半个小时之内被游客一抢而空,我轻轻松松赚了两三万元。”近日,璧山区七塘镇种植大户陈登文回忆起5月26日镇里举办的首届以蔬菜瓜果为主题的旅游文化采摘节时,高兴地对重庆日报记者说,“希望多搞点这样的活动,多吸引游客。”
他说,活动当天,吸引了包括主城市民在内的近万名游客前来体验采摘,让村民和种植大户赚得盆满钵满。
而7年前,陈登文还是一个皮鞋加工厂和皮革厂的老板,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成为种果蔬的新农人。在七塘镇,像他这样从皮鞋产业跨行种植水果与蔬菜的村民有数千人。
七塘镇的变化,得从一场产业结构的调整说起。
遭遇瓶颈
为生态让路,“砸”掉金饭碗
七塘镇距离璧山城区近30公里,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以皮鞋生产、加工与销售闻名全国。当时,全镇上万名村民,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从事与皮鞋相关的工作。最兴盛时,仅大大小小的家庭作坊就有200多家,皮鞋产业曾一度被村民视为金饭碗。
“挣钱多不说,而且工作体面。”该镇将军村九组村民廖勇告诉记者,作为土生土长的七塘人,他见证了这里皮鞋产业的兴衰。
他说,由于挣钱多,他16岁时就跟着老一辈学做皮鞋。后来有了积蓄,他也开起了皮鞋小作坊,一年算下来有好几万的收入,日子过得十分滋润。
而有的头脑灵光的村民,走南闯北,开店卖鞋;有的在七塘当地的皮鞋厂或作坊打工,一个月有1000多元的工资。看着七塘镇皮鞋产业红红火火,周边八塘、九塘、大路镇以及北碚澄江、铜梁的村民也来拜师学艺,或务工上班。
但让七塘人想不到的是,皮鞋产业的兴盛却带来了诸多问题。
七塘镇党委书记范祥波介绍,由于皮鞋加工会产生一定的工业废水及破坏空气的有害气体,长此以往,不但污染了10万人饮用的璧北河,对人体健康也带来严重危害。这个曾让七塘骄傲的皮鞋产业,让当地政府陷入了进退两难。
“关停皮鞋加工厂,势必会影响全镇的经济发展和村民的金饭碗;继续生产,环境破坏更加严重,长远来讲,对子孙后代的发展不利。”七塘镇、村干部你一言、我一语争个不停。
“关!必须关!再不停止生产,我们都成了罪人。”当时担任镇农服中心主任的袁长国直言道:“等不得了,必须换个活法,为生态让路。”
算明细账
皮鞋老板转型,当新农人种地
经过一番激烈讨论,老袁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决定转型发展蔬菜、水果等绿色产业。消息一出,不出意外地遭到村民反对。
廖勇说,当时他很不理解:“我们做皮鞋做了大半辈子,除了这手艺还能做啥,全家老小可怎么办?”
有的村民也发牢骚说:“厂子关闭,也得让我们找到好的发展项目才行,不然大家失业了,没钱养家可咋办?”“蔬菜、水果都是靠天吃饭,稍不注意容易发生病害。”
见大家不理解,老袁为村民摆道理,算明细账:“七塘虽然离璧山城区较远,但渝遂高速从境内穿过,区位优势突出。土壤、气候都适宜水果和蔬菜种植,亩产值也能达到2000元以上。”另一面,老袁和镇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动员企业转型,并为其无偿办理土地流转手续、提供种植技术指导。
陈登文被说服了,答应2012年底关掉皮鞋厂和皮革厂,转型种蔬果当新农人。鞋厂工人也大部分跟着转型到基地务工,虽然干的活路不一样,但每月仍有2500元保底工资。
见当时最大的皮鞋企业老板陈登文关停了皮鞋厂,廖勇也软了下来,在将军村流转了100亩土地,种起了蔬菜。
坚定路子
打造知名乡村旅游目的地
今年54岁的韩世民是七塘镇四合村人,也经历了在鞋厂打工、开办小作坊,再到种植蔬果的转型。
2015年,韩世民见陈登文的蔬菜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便找到他在四合村流转了500多亩土地搞种植业,摇身一变成了股东。
韩世民告诉记者,基地一共有580亩,除30多亩蔬菜外,其余500多亩种的全是柑橘、李子、桃子及樱桃等10多种水果。“通过举办休闲采摘游,我们的绿色水果和蔬菜不仅市场前景好,还不愁销路,价钱也卖得更高。”韩世民说,依靠这些绿色产业,如今一年产值就有400多万元,其中支付土地租金和工人工资近100万元。
发展绿色产业,受益的不仅是种植大户,当地的村民也跟着发了财。在附近蔬菜基地务工的村民陈斌深有感触地说,过去做皮鞋,一个月工资1000多元,但身体吃不消,一些村民还得了病。现在一个月收入2500元,活路轻松、安全。
七塘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绿化了荒山、美化了环境,还让七塘镇的村民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富民新路,实现人均增收上万元,成为主城市民休闲采摘的旅游目的地。
如今,按照“儒雅璧山,田园都市”的发展定位,七塘将依托重庆农科院的技术支持,打造循环农业、智慧农业、直播农业,建设百万只蚯蚓工厂、百万只天敌工厂,杜绝化肥农药的使用,打造一批绿色无公害的蔬菜品牌。同时,依托品种、技术的更新,建成一座四季可采摘的生态果园。
不仅如此,按照农旅文商融合的发展思路,七塘镇将充分利用“开心农场”、蔬菜基地、血橙基地、热带水果基地以及昆虫主题公园、特色文化院落等资源优势,联合建成一个休闲观光、采摘体验于一体的农业公园,并与川美合作,对古院落、古遗址进行艺术再造,将七塘打造成重庆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本版文由记者 赵伟平 采写
版权所有 © 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电话:0551-64256798 传真:0551-64256798 地址:合肥市胜利路与琅琊山路交叉口天骄国际B座2610室 技术支持:网道科技 皖ICP备0810176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