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欢迎您的到访! |
现在时间是: |
病源:菊池链格胞Alternaria kikuchiana Tanaka,半知菌亚门,链格胞属。
症状:该病主要危害果实、叶和新梢。叶部受害,幼叶先发病、褐至黑褐色圆形斑点,后逐渐扩大,形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心灰白至灰褐色,边缘黑褐色,有时有轮纹。病叶即焦枯、畸形,早期脱落。天气潮湿时,病斑表面产生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果实受害,果面出现一至数个黑色斑点,渐扩大,颜色变浅,形成浅褐至灰褐色圆形病斑,略凹陷。发病后期病果畸形、龟裂,裂缝可深达果心,果面和裂缝内产生黑霉,并常常引起落果。果实近成熟期染病,前期表现与幼果相似,但病斑较大黑褐色,后期果肉软腐而脱落。新梢发病,病斑圆形或椭圆形、纺锤形、淡褐色或黑褐色、略凹陷、易折断。
发生规律: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被害枝梢、病叶、病果和落于地面的病残体上越冬。第二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后借风雨传播,从气孔、皮孔和直接侵入寄主组织引起初侵染。初侵染发病后病菌可在田间引起再侵染。一般4月下旬开始发病,嫩叶极易受害。6~7月如遇多雨,更易流行。地势低洼、偏施化肥或肥料不足,修剪不合理,树势衰弱以及梨网蝽、蚜虫猖獗危害等不利因素均可加重该病的流行危害。
分布区域:民和县、乐都区、西宁市、平安县、循化县、同仁县、贵德县、尖扎县。
防控策略:1.清除越冬菌原:在梨树落叶后至萌芽前,清除果园内的落叶、落果,剪除有病枝条并集中烧毁深埋。2.加强果园管理:合理施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低洼果园雨季及时排水。重病树要重剪,以增进通风透光。选栽抗病力强的品种。3.发芽前喷石硫合剂,铲除树上越冬病菌。生长期喷药预防保护叶和果实,常用药剂有:异菌脲、多氧霉素等。(责任发布:乔六花 (实习))
版权所有 © 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电话:0551-64256798 传真:0551-64256798 地址:合肥市胜利路与琅琊山路交叉口天骄国际B座2610室 技术支持:网道科技 皖ICP备0810176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