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欢迎您的到访! |
现在时间是: |
破题——
“杨盘记忆”激活历史文化
7月23日,笔者回故乡乐陵市丁坞镇参加一个活动,众人观看一处处乡村文化设施,越看越兴奋,话题自然而然聊到乡村文化的事儿上。丁坞镇党委书记李如林说:“乡村振兴,文化是魂。镇党委抓乡村文化建设,是从‘杨盘记忆’破题的。”
原来,丁坞镇由原丁坞乡和杨盘乡合并而成。杨盘古时为镇,是宋朝杨家将屯兵御敌的地方,历史遗迹东街有药王庙,南街有铁佛寺,西街有文昌阁、三官庙,北街有真武庙,儒释道多元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抗战时期是冀鲁边区根据地中的堡垒区。这一带古今涌现了一批先贤志士、大德大爱之人,当地群众深受潜移默化的影响。前几年,有人撰写《古镇杨盘》一书,介绍当地地理人文、风土人情,以期留住地域文化、历史记忆。
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一脉相承。镇党委从传承历史地域文化“破题”,在纪家楼村投资建设‘杨盘记忆’馆,2016年11月记忆馆完成布展。同时,记述该村村史、村情、村人村事的广场文化长廊一并竣工,周围村民和外地客人纷纷前来观瞻。自此,纪家楼村民破天荒地兴起广场舞。“杨盘记忆”馆激活中老年人联通了对过往的记忆,年轻人进一步了解了当地历史,也唤起身处他乡游子的思乡之情。从山西省晋中市公安局退休的黄炳林忆及当年:“杨盘街正月十五闹元宵很有名,我小时候常去观看,人山人海煞是热闹。”原籍宁津县杜集镇范家村的范广祥说:“我家近邻杨盘,自小常去赶集,其盛况空前,赶集的人可谓举手成林,挥汗如雨。”
乡土文化“牵”起游子们的乡愁。黄炳林一次次回到家乡做调查,撰写了《黄家村记忆》村史,挖掘出该村抗战时期是八路军主办《烽火报》编印地之一史实,该村350多口人有12名烈士为国捐躯。今年7月,镇党委在黄家村建立革命烈士广场。7月23日“革命烈士纪念碑”落成揭碑这天,全村村民自发汇聚到广场缅怀先烈事迹。
承题——
“文服中心”汇聚现代文化元素
丁坞镇跃丰河东岸有两座二层楼房院落,曾分别是已撤销的公共汽车站售票室和纪家楼村“两委”办公室。去年,镇党委将其改建成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设立了烽火岁月展厅、党员活动室、廉政教育室、乡贤室、图书室、农民画室、老年大学等。还辟有“三留守”365暖留中心,每天下午4点半后有60多名小学生在这里活动。
烽火岁月展厅陈列着一批革命文物和图片资料。革命战争年代,冀鲁边区党的早期领导人马振华、李启华和八路军115师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委肖华等,在这一带领导抗日斗争,丁坞镇有197人血洒战场。镇党委发动民间广泛搜集革命文物,挖掘历史史实,辟出展厅陈列,传承先贤文化,教育激励后人。
文化养心养德。乡村里众多能写会画、多才多艺的农民,是乡村文化的承载者、传播者。农民画室为他们提供了理想场所。画室一周六天开门,杨盘四街、前后生张、后何庙、贾家、黄家、褚家、大苏家等村30多位爱好书画的农民前来写字作画。他们画杨家将,画家乡美景,画新农村、新日子,编顺口溜表达心情:“自古都说老来难,现在政策给温暖;改革开放真是好,农民种地不交钱;小麦补贴年年有,人民生活大改变。夏有空调冬有暖,农合治病少花钱;顿顿饭菜有鱼肉,冰箱常有水果鲜。品香茶把电视看,读报纸将书法练;早晚打打太极拳,晚年生活更灿烂……”86岁的杨盘东街农民王书栋说起这事儿眼里含着泪水:“我是个孤寡老人,若不是党和政府的关怀照顾,我活不到今天哪!我要趁着身体还能写写画画,为传播乡村文明出把子力气。”
合题——
“农民春晚”一年红火一年
如果说前两者是丁坞镇乡村文化振兴的“破题”和“承题”,那么,以杨盘南街每年举办“农民春晚”为代表的文化活动便是“合题”。
中国文化的根在农村,千年传承历久弥新。杨盘四街历年在赶会、过年时唱戏、跑“玩意儿”。“跑旱船”中傻老婆幽默诙谐的对话让人笑喷:“掌柜的,给二两盐。”“要盐干什么?”“夫人口里淡。”“掌柜的,给两贴膏药。”“要膏药做什么?”“夫人有关节炎。”“掌柜的,给二两钉子。”“要钉子干什么?”“夫人压咳嗽。”
南街村民陈焕斌是领办人。2015年,他个人出资1.6万元置办道具,上百名村民热情参加排演节目,大年初三举办“农民春晚”。在烟台南山学院任教的史召滨闻讯赶回家乡担当编导兼主持人;在北京做生意的郭红霞、在德州人民医院工作的陈佳、在山农大上大学的陈博等纷纷赶回家乡参演;宁津县杜集镇后杨保村的吹打班子闻讯送来音响设备并义演;在乐陵城里从事婚庆服务的后生张村村民马晓磊为演出全程录像。连续4年的“农民春晚”观众达二三千人。他们还在花椒、快手网络平台同期直播,天南海北的丁坞镇人看到了乡情,听到了乡音,纾解了乡愁。
可别小看这支乡村文艺队伍,他们编演的节目古今、中外、土洋结合,深受村民的喜爱。南街演出队参加乐陵市农民文艺汇演,连续3年获得一等奖,两次代表乐陵市农民演出队参加德州市农民文艺汇演,都获得二等奖。
头雁高翔群雁随。笔者问李如林全镇乡村文化振兴状况,他据实相告:“如今,镇上有文化大礼堂,老年文艺演出队,76个村中有28个村建起综合文化中心(图书室、农耕文明老物件展室、文艺排练室、棋牌室),村村有文化健身广场,有广场舞队或秧歌队。还有全市一流的中学、养老院。”
笔者耳闻目睹感受到,文化振兴的和风正从乡村吹来。
版权所有 © 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电话:0551-64256798 传真:0551-64256798 地址:合肥市胜利路与琅琊山路交叉口天骄国际B座2610室 技术支持:网道科技 皖ICP备0810176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