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欢迎您的到访! |
现在时间是: |
目前,全国棉花生产已进入中期管理时期。该时期是棉花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并进时期、也是棉花病害、虫害、灾害多发时期。为加强棉花生产中期管理指导,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会同农业部棉花专家指导组,根据不同棉区生产情况和特点,特制定本技术指导意见。
一、长江流域棉区
今年,长江流域棉区气温平稳、光照充足、雨水均匀,棉花苗情长势总体较好。各地要根据生产实际情况,搞好蕾期和花铃期棉花生产工作,切实抓好棉花生产中期管理。
(一)合理施肥。各地要因时因地因苗合理施肥。及时追苗肥:对基肥施用不足的田块,视苗情早施、轻施苗肥。肥料选择以长效和速效结合、氮肥与磷钾肥结合、化肥和有机肥结合为佳。重施花铃肥:7月上旬见花即施第一次花铃肥,亩施尿素15公斤、钾肥10~15公斤,或45%复混肥25公斤。第二次花铃肥宜在7月下旬施用,亩施尿素25公斤。注重盖顶肥:一般于8月10日~15日亩施用尿素7~8公斤,增强生长后劲,增铃增重。施肥方法上要坚持深施,杜绝撒施,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施肥效果。
(二)科学调控。一是在施第一次花铃肥、第二次花铃肥和打顶后5~7天时,分别施用缩节胺,以便适时化学封顶,提高中上部成铃率。对肥水充足有旺长趋势的棉苗,化控应以控为主,对长势较弱的棉苗化控宜以促为主。二是把握“时到不等枝、枝到不等时”原则,灵活掌握打顶时间。长势较差棉株早打顶,长势旺盛棉株适当推迟,一般不迟于8月15日。三是结合打顶去除棉花无效果枝、中下部老叶、赘芽等,减少无效消耗,充分利用最佳结铃期,多结优质棉桃。
(三)防治病虫。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做好花铃期枯黄萎病、棉铃虫、棉盲蝽、烟粉虱等病虫害防治工作,选准药剂,适期防治。枯黄萎病发病较重的田块,可采用药剂灌根、拔除病株等措施控制病害发生蔓延。棉铃虫可采用菊酯类、有机磷混合类等农药防治,棉盲蝽防治采用35%硫丹或48%毒死蜱适时喷防,烟粉虱可采用吡虫啉、阿维菌素、扑虱灵等药剂防治。
(四)防灾减灾。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制定常见灾害的抗灾预案和防灾减灾措施。抓住晴好天气,及时松土除草,破除土壤板结,并在棉花开花前搞好培土壅根,棉田实行高垄深沟,增强棉花防风抗倒能力。
二、黄河流域棉区
黄河流域棉区苗情长势总体较好,目前棉株已陆续进入开花结铃期,各地应科学管理,搭好丰产架子,增结优质棉铃,力争夺取高产丰收。
(一)肥水运筹。一要巧施花铃肥。对于一般棉田,可于见花后5天内追施花铃肥;对于长势弱或旱薄地可见花重施花铃肥,并于7月下旬结合打顶再次追肥;对长势旺的棉田可见棉桃于行间深施花铃肥。蕾期酌情追施少量有机肥或少量氮素化肥。二要及时供排水。棉株进入蕾期和盛花期时,棉田如遇干旱天气,要及早沟灌浇水,如遇大雨及时排涝,防止发生淹水或泥涝。
(二)科学管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措施:
1、整枝打顶。密度较低棉田(低于2000株/亩),提倡保留叶枝,通过叶枝结铃提高产量,中等密度棉田可简化整枝,于第一果枝生发后去掉第一果枝以下的全部叶枝和叶子,密度达到5000株/亩以上棉田无需整枝。打顶坚持“枝到不等时”原则,每亩密度4000株,单株果枝14~15个即可打顶,打顶时间不宜迟于7月底。早发棉田打顶时间在7月中旬,提倡轻打,打一心即可。
2、合理化控。根据棉株长势和生育时期合理使用缩节胺,缩节胺用量蕾期控制在0.5~1.0克/亩,初花期控制在1.5~2.0克/亩,打顶后7~10天重控,用量4.0~5.0克/亩。对于生长过旺的棉田,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可早使并适当加大用量。
3、中耕揭膜。现蕾期中耕要深,一般8~10厘米,并结合锄草、培土一同进行;花铃期中耕要浅,一般3~5厘米,以免伤根,雨后或浇水后及时浅中耕。进入蕾期后应及时揭去地膜,促进根系下扎、增强棉花抗旱防衰能力。
6月上中旬开始陆续移栽的麦茬棉田,在基施复合肥基础上,7月中旬追施尿素7~10千克/亩。打顶时间,黄淮平原在7月中旬,华北平原在7月上旬,打顶后上部果枝有3个果节时要重控,多雨时要加强化控防止旺长。
(三)防治虫害。棉花蕾期之后是虫害的高发时期,要加强发生监测,一旦达到防治指标应及时防治。棉铃虫可用菊酯类农药以及辛硫磷与菊酯类农药复配制剂或甲维盐等喷雾防治,棉盲蝽、棉蓟马和蚜虫可选用马拉硫磷、啶虫脒、吡虫啉、烯啶虫胺等喷雾防治,红蜘蛛用哒螨灵、阿维菌素、甲维盐等防治。棉田用药防治虫害要按说明书推荐的剂量对水喷施,同时注意农药的交替轮换使用,搞好安全防护,杜绝中毒事故的发生。
(四)防灾减害。及时对不良天气进行监测和预报,着力抓好雹灾补救与抗旱排涝。
1、雹灾补救。如发生冰雹灾害,应抓紧中耕松土,增加土壤通气性、提高地温,于灾后5~7天,及时追施速效氮肥,促进棉花尽快恢复生长,并结合整枝、化控防止雹灾后棉花徒长,实时注意棉蚜发生并及早防治。
2、抗旱排涝。棉田遭受持续干旱,灌溉提倡第一次要晚,第二次要早,两次灌溉时间间隔10~12天,第三、第四次连续灌溉,一般间隔7~8天,灌溉方法宜采用滴灌,沟灌可隔行开沟;受渍涝棉田,要做好排水工作,及时清洗叶片浮泥和收摘黄熟成铃,剪除空枝,扶理倒伏棉株并再次培土,排水后叶面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棉花恢复生长时及时化控,抹除赘芽,注意防治病虫草害发生。
三、西北内陆棉区
今年以来西北内陆棉区气候总体平稳,棉花生长发育指数趋于正常,结合当前棉花生长实际情况和气候环境特点,提出以下技术指导意见:
(一)肥水管理。苗期后第一次浇水可提前到盛蕾期,有利于棉花产量形成。对于土壤肥力低、棉株生长发育慢的棉田,可结合苗期后第一次浇水亩追施尿素3~5千克,随后根据土壤持水量,一般6~10天滴灌一次,亩滴灌量由20~30立方米逐渐增加到30~40立方米,并每次随水施棉花专用肥3~8千克或尿素、磷酸二氢钾、硫酸钾的混配肥。
(二)科学调控。合理化控:根据棉花生长情况,在肥水管理前或肥水管理后喷施缩节胺,可起到控大促小作用,协调营养与生殖生长,提高棉株群体整齐度。及早打顶:遵循“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高到均不等”原则,棉田果枝达到7~9个/株,或棉花株高超过80厘米时,要及时早打顶。打顶时间北疆不宜迟于7月5日,南疆不宜迟于7月10日。适时揭膜:根据土壤墒情,适时揭膜清理,降低农膜残留污染。
(三)防治虫害。棉花生长中期,是棉蚜虫、棉铃虫、棉叶螨等虫害的高发期,要积极做好防控工作。一是棉蚜虫、棉叶螨做好点片防治,在发生初期,对其中心株进行拔除、药剂涂茎、化学防治,可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二是棉铃虫根据百株幼虫数,采用赛丹、Bt制剂等生物农药,做好2、3代棉铃虫的防治。
(四)防灾减灾。一方面搞好人工防雹防洪、防旱防高温和灾害补救等工作,加强对灾害性天气尤其是冰雹的监测和预报,尽可能提高预报时效,采取紧急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另一方面针对遭受灾害晚发棉田,要积极采取促早措施,通过中耕、化控、叶面喷施赤霉素、尿素等措施加速生长,发育明显缓慢的棉株,应于7月初完成早打顶,并采取少量、高频次的滴灌措施,以提高个体伏桃比例。
版权所有 © 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电话:0551-64256798 传真:0551-64256798 地址:合肥市胜利路与琅琊山路交叉口天骄国际B座2610室 技术支持:网道科技 皖ICP备0810176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