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菌核病从苗期到成熟期均可发生,以开花后期至结荚期为害较重,茎部最易感染受害,病菌随气流传播浸染花瓣、叶片和茎秆,还可通过病组织接触或粘附进行重复感染。花期多雨和成熟期高温高湿及排水不良的田块最易感染。病菌早期多危害茎部叶柄,病斑早期黄褐色,上有灰白色霉层(菌丝),严重时会造成茎腐,典型症状是茎秆病部软腐,表面生有霉层,干燥后,表皮破裂,容易倒伏,病部以上枝叶早衰枯黄,病茎内部组织被破坏,腐烂成空,收获后,茎桩基部往往留有鼠粪状颗粒的菌核。
一、发病原因
一是品种抗性差。
二是小春长期连作油菜,病菌逐年累积,造成田间菌源充足。
三是病杆乱堆乱放和不注意及时清除田间残留菜桩,使菌内的菌核大量遗留于土壤,也是发病逐年加重的重要原因。
四是温湿度的影响:高温多湿和花期多雨有利于病菌孢子的浸入和菌丝的再感染。另外,油菜打顶过迟和早期霜冻造成茎叶的机械损伤,也容易导致病菌的感染而加重病害。
二、防治方法
一是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的抗病力,及时中耕培土,以破坏囊盘,减少菌源,及时做好冬春田间清沟排渍工作,开花期摘除枯黄的中下部病黄叶,油菜成熟收获后,及时拔除菜桩,与油菜杆一起烧毁处理,不在垫圈,减少菌源。
二是加强药剂防治:选择防治时期及次数,从油菜开花期到荚果形成期应打药2-3次。第一次于春节前后,用40%的菌核净100克加70%的代森锰锌或72%的钾霜灵锰锌80克兑水75公斤喷雾兼治白锈病。第二次于油菜终花期(3月中旬),用40%菌核净100克加50%的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80-100克兑水75公斤喷雾,施药时,应注意喷在中下部茎叶(特别是主茎上),以提高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