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欢迎您的到访!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技术咨询

冬小麦高效施肥法

来源: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24日  浏览次数:1879

 

冬小麦高效施肥法

 一、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
  研究表明,旱耕地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2%以上,水田在2.0%以上是旱地小麦产量过500公斤/亩,水田过450公斤/亩的一个重要肥力指标。增施有机肥,推广秸秆还田(机械化程度高的地方,提倡双季秸秆粉碎还田)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主要途径。我省淮北地区土壤质地以沙质和壤质为主的地区,土壤有机质矿化率较高,小麦高产施肥体系中有机肥(土杂肥)的投入量应不低于1.0-1.5吨/亩,采用双季秸秆还田每亩应不低于500-600公斤,小麦收获时要普遍应用留高茬或覆盖还田技术,秋季玉米收获时要普遍采用机械粉碎还田技术。秋季小麦播种前结合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利用机械或人力开展深翻地,使深度达20厘米以上,活化土壤养分,有利于小麦冬前壮苗、抗寒、抗旱。
  二、适当增施磷肥,提高磷氮比例
  磷肥对于促进小麦根系发育分蘖有显著作用。我省麦区大多数 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已达到15-20毫克/公斤,属中磷含量水平,但由于小麦从出苗到分蘖期,土温低,土壤磷的有效性差,磷肥利用率低,加之磷在土壤移动性弱,增施磷肥仍然有较好的效果。我省淮北主要轮作制度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玉米季一般很少施用磷肥,在磷肥施用上通常是一季施、两季用。因此,必须适当增加磷肥用量,提高磷氮比例。玉米季没有施磷的,纯磷施用量要提高到8-10公斤/亩,磷氮肥比例(折纯)调整到0.5-0.6∶1,没有灌溉条件的干旱地区应调整到0.7-0.8∶1。玉米季施磷的,纯磷施用量也应维持在4-6公斤/亩。
  三、稳定氮肥用量,提高氮肥利用率
  过量施氮肥,将造成小麦对氮素的“侈奢”吸收,贪青迟熟,病虫害加重,产量和品质下降。小麦氮肥用量江淮应维持在12-15公斤/亩,淮北维持在14-17公斤/亩。秋种时,当耕层土壤碱解氮超过100毫克/公斤,小麦全生育期施氮量可适当降低10-15%,低于80毫克/千克,可增加10-15%。在氮肥基、追比例上,要努力改变重施底肥,轻施追肥的现象。基、追比例淮北半冬性品种为6∶4或5∶5,江淮春性品种为7∶3或6∶4。在追肥时间和次数上,应根据各地地力条件,品种特性、降雨和灌溉等条件因地制宜。追肥方法可采用穴施、开沟施和随水施等方式,增加施肥深度,减少挥发,提高化肥利用率。
  四、补施钾肥
  我省江淮麦区绝大部分土壤速效钾含量在100毫克/公斤以下,施用钾肥普遍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小麦施钾要在增施有机肥,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的基础上,合理补施化学钾肥,根据麦田土壤速效钾的丰缺状况,确定适宜施钾量。土壤速效钾含量在80毫克/千克以下,每亩补施纯钾6-10公斤;80-120毫克/公斤的补施5-8公斤/亩;120毫克/公斤以上的补施2-5公斤/亩,使钾氮肥投入比例调整到0.3-0.4∶1。钾肥可作基肥施用,也可在返青拔节期同氮肥一起追施。对于土壤速效钾含量在120毫克/公斤以上的田块,为更好地发挥钾肥的增产效果,减缓土壤速效钾持续下降,可将钾肥重点施于玉米、水稻、棉花等秋熟作物,小麦季利用其后效。
  五、配施微肥,重视喷施叶面肥
  我省麦区土壤大多缺锌、缺硼,淮北还缺锰,施用微肥增产效果明显。各地应根据土壤中各种微量元素含量,采用基施、浸种、种子包衣和叶面喷施等方式,针对性地施用锌肥、硼肥、锰肥,还可以将微肥加入配方肥中施用。小麦叶面喷肥可与中后期病虫害防治结合起来,采用肥药混喷方式,将磷酸二氢钾、尿素、微肥等一些适宜当地的、增产效果较好的叶面肥料加入药液中,达到一喷多效的目的。
  六、推广配方肥
  在小麦施肥技术推广工作中,要不断丰富和完善平衡配套施肥技术体系,探讨推广应用途径,简化施肥程序,由配方施肥逐步过渡到施小麦专用配方肥料等,大力推广缓控释肥等肥料新品种,提高肥料利用率。
  同时,合理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首先要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平整土地,沟渠配套,大力推广畦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其次,要针对天气,土壤墒情,结合抗旱重点做好小麦播种底墒水、越冬水、拔节水和扬花灌浆水灌溉。灌水要与施肥结合,以水调肥,以水补肥,提高水和肥料的利用率。

图文快讯
颜主任应黄董事长邀请到宝坤集…
三季度国内玉米价格或重回跌势…
版权所有 © 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电话:0551-64256798 传真:0551-64256798
地址:合肥市胜利路与琅琊山路交叉口天骄国际B座2610室 技术支持:网道科技 皖ICP备08101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