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欢迎您的到访!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技术咨询

“微碳”技术点燃农业新质生产力“火花”

来源: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2025年2月16日  浏览次数:373

近年来,淮南市以“微碳”技术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农业现代化贡献了“淮南智慧”。

据了解,“微碳”技术是淮南市格义(安徽)循环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历经16年研发的成果,其核心技术是“三级分离”工艺,能够从秸秆等农林废弃物中提取出一种高活性、全水溶的广谱性有机复合材料——“微碳”。该技术已被列入全国农业“火花技术”培育名单和成果库名单。

“微碳”技术助力粮食增产。从2024年6月至11月,淮南市在多地开展了“微碳”系列产品的试验和应用。结果显示,使用“微碳”技术的水稻试验田亩产达551.6公斤,比对照田增产20.9%;小麦增产幅度达8.7%~32.8%;大豆在化肥减量15%的情况下增产15.95%;玉米在化肥减少15%的情况下增产18.5%。这些数据表明,“微碳”技术在提升粮食单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微碳”技术修复土壤。“微碳”技术通过螯合土壤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将其稳定为大分子络合物,降低盐胁迫作用,同时为土壤微生物提供水溶性碳源,激活有益微生物的繁殖,从而实现盐碱地的原位改造。2023年,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旗使用“微碳”产品改造重度盐碱地,当年水稻亩产达1200斤,稻米质量优于国家优质一等水平。

“微碳”技术实现生态效益。“微碳”技术不仅能够降低粮食中的农药残留,还能作为畜禽养殖饲料添加剂替代抗生素,实现无抗养殖。此外,“微碳”产品通过螯合重金属离子,净化土壤和水体,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效益。2023年新疆采用“微碳”技术进行盐碱地种植试验,棉花出苗率达96%以上,产量达350公斤/亩。

“微碳”技术推动循环经济。淮南市已建成年处理10万吨秸秆的生物质炼制项目,年产功能性“微碳”液肥5万立方米,可满足250万亩耕地用肥需求。同时,“微碳”技术还能将玉米、高粱等作物秸秆转化为青贮饲料,发展养殖业,减少对进口豆粕的依赖。

“微碳”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为淮南市的农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更为全国农业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图文快讯
颜主任应黄董事长邀请到宝坤集…
三季度国内玉米价格或重回跌势…
版权所有 © 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电话:0551-64256798 传真:0551-64256798
地址:合肥市胜利路与琅琊山路交叉口天骄国际B座2610室 技术支持:网道科技 皖ICP备08101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