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欢迎您的到访!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项目规划

水稻高产田的灌排水技术

来源: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2022年5月23日  浏览次数:880

要夺取水稻高产,在有水源保证灌溉的地区,都应根据水稻的需水规律及灌溉对生态环境的调节作用实行科学管水。但随着品种类型及栽培技术的更新,与之相适应的灌溉技术则不一样,50年代,针对常规高秆中稻的倒伏与增穗,采取“浅—深—浅”型灌溉技术,获得增产10%以上的效果。60年代,为适应矮秆品种高肥,密植,争多穗、大穗的特点,推行“浅灌—湿润—晒田”相结合的灌溉技术。70年代杂交水稻问世,促使高产栽培技术发生较大变革。高产灌溉技术也经历了“浅--湿--晒田”到浅、深、薄、晒、足、浅、活、落干的方式,但还不适应杂交中稻分蘖有余、成穗不足、大穗有余、结实不足的弱点,故进而发展到今天推广采用的“浅湿型”的浅灌晒田技术,符合了杂交中稻的高产要求。较好地做到在适宜基本苗的基础上,依靠分蘖成穗,在一定穗数的前提下主攻大穗,起到了促根、助蘖、壮株、控叶的作用,有利发挥杂交优势,提高分蘖成穗比重,协调好穗、粒矛盾,达到亩产500千克以上水平。杂交中稻的具体灌排指标,据四川试验,在保灌条件下是:移栽时田内保留不超过10毫米的微水层,返青期30毫米左右,分蘖期浅水10~30毫米,播种后70天左右开始晒田,拔节、孕穗和抽穗开花阶段,保持10~40毫米浅水层,乳熟和黄熟期采取40~0毫米间歇活水灌溉,收割前7天左右排水落干。

土壤类型不同,灌溉方法不同,例如:地下水型稻田(冷、阴、烂泥田),因长期被水分饱和,水冷、土温低,还原物质多,易引起僵苗,故灌溉方法应以提高土温,增加氧气为前提,除开明沟、暗渠排除冷浸水、降低地下水位外,在水稻生长期间,应采取湿润灌溉为主、浅灌勤灌和多次晒、晾、搁田的方法。对于缺水型的“高塝田”、“望天田”等,则应注意蓄水肪旱,采取长期水层灌溉。如果遇旱需要灌水,在可能的情况下采取前期间,歇灌溉,孕穗、抽穗期有水层灌溉,灌浆期间歇灌溉的抗旱灌溉法。

图文快讯
大棚黄瓜田间管理技术
5月18日中心核心专家组为实施规…
版权所有 © 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电话:0551-64256798 传真:0551-64256798
地址:合肥市胜利路与琅琊山路交叉口天骄国际B座2610室 技术支持:网道科技 皖ICP备08101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