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欢迎您的到访!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信息服务

让农民坐在家里能种田

来源: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2014年3月2日  浏览次数:1651

   坐在家中,看看视频,按按遥控器,就可以种庄稼、管大棚、养牲口,过去只有在科幻片中才有的场景,如今真实地出现在宿州市农村。

  日前,记者来到宿州市埇桥区洪河路边的麦地,一个类似小型气象站的仪器设备引人注目,区农委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这就是农作物“四情”监测调度系统。埋在地里的传感器像人的神经,实时监测土壤温度和墒情;360度旋转的摄像头24小时拍摄苗情;附带的虫情测报仪借助虫子的驱光性,将扑向虫灯的虫子捕入虫箱,同步向“智能监控平台”上传虫情……通过这些数据,“监控平台”对农作物的“四情”及各阶段长势可进行动态监测和趋势分析,有利于对农作物生产、管理和抗灾进行高效的调度。

  来到灰古镇八张村,矗立眼前的是一排排钢架大棚,入口处的一个金属箱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个是电子集成控制器,能自动控制大棚内的环境感知设备和环境控制设备。培育甘蓝的大棚需要保持10至12摄氏度,当温度偏低时,这套系统通过传感器探测的信息,会自动启动水循环增温设施,一旦温度接近上限,系统又会立即停止增温。当传感器感知墒情不足时,系统还会启动喷灌、滴灌设备。 ”大棚主人王守兴对记者说,“这个电子集成控制器让地里的活实现了智能化控制,俺到了北京、上海,通过手机就可以看到大棚内的所有情况。 ”

  据农业专家介绍,这种新式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叫做“农业物联网”,它的核心技术就是“智能监控平台”,虽然它坐落在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却能向田间地头的农业设施远程发号施令。在开发区的云计算产业园里,记者参观了朗坤物联网公司的 “智能监控平台”。面对一部巨大的电子显示屏,技术人员手持遥控器随意切换画面,记者眼前闪过的是众多小麦地、蔬菜大棚和养殖场的现场画面,画面一角还显示相应的农业数据。这些农业生产场所通过植入电子智能模块和安装监控探头等,实现与云平台的无缝对接。

  “如果想查看某处蔬菜大棚,只需输入编号。”公司技术总监曾现斌说着点击了一个编号,一处辣椒大棚的图像显示在大屏幕上,屏幕左侧有一个功能条,显示大棚内的空气和土壤温湿度、土壤酸碱度、光照强度、光合作用以及大棚外相应的环境参数。此外,在屏幕下方,电脑自动生成环境变化趋势报表和数据统计报表。

  “智能监控平台”还利用分析软件对农业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及时向大棚内的自动化控制设施发布指令,将蔬菜生产环境调整到最佳状态。

  借助云计算超强的 “大数据管理”,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加工、消费等环节,可以实现全程定位、跟踪、识别,从而实现对农产品质量的全程追溯。

  “今后,消费者在超市购买一根黄瓜,只需用手机对准条形码扫一扫,它的产地、种源、种植户姓名、检测结果等相关信息就一目了然,让人买个明白,买得放心。 ”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招商局长徐平说。

图文快讯
松江新浜文华村立体农业实现“…
版权所有 © 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电话:0551-64256798 传真:0551-64256798
地址:合肥市胜利路与琅琊山路交叉口天骄国际B座2610室 技术支持:网道科技 皖ICP备08101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