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欢迎您的到访!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项目规划

推进农业产业化 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来源: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2013年9月12日  浏览次数:2071

近年来,我省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农业产业化作为推进“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的战略举措和“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强力推进,全省农业产业化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全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

一是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组织体系基本形成。目前,已初步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为基础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截至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4778家,比上年底新增484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895家,其中国家级49家;产值超亿元和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分别为1604家、52家;已上市企业21家,进入辅导期12家。农民合作社34260个,新增4978个,增长17%。种养大户总数15.4万个,其中百亩以上种粮大户17987户,新增381户;畜禽养殖大户(场)61479个,养殖比重占全省的63%。经认定的家庭农场已发展到2000家以上,新增1600多家。农机专业服务组织2112个,新增343个,增长19.4%;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4909个,新增2056个,增长72%;工厂化育秧专业服务组织522个,新增344个,增长1.9倍。龙头企业经营正从原先的单纯加工向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延伸。如现代牧业、鸿润集团、安徽宝迪、安徽五星养殖、肥西老乡鸡等一批领军型畜禽龙头企业,从屠宰加工向饲料生产、种苗供应、技术服务、餐饮连锁、副产品综合利用等领域拓展,市场竞争力和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目前,全省产值超亿元和超10亿元龙头企业分别达1604家、52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895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49家;已上市龙头企业21家,进入辅导期12家。

二是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建立。2012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5998亿元,位居全国第8位,比上年增长24.7%,比2005年增长5.7倍;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由2005年的0.8:1提高到去年的1.61:1;全省农产品及加工品出口额达9.52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3.3倍。上半年,农产品加工值3394.6亿元,同比增长18.5%。龙头企业通过自建或带动农户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为加工业提供原料保证,有力促进主导产业发展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巩固了全国粮食大省地位(居全国第7位),粮食生产实现“九连丰”、“七连增”,2012年,全省粮食生产657.8亿斤,比2005年增加136.8亿斤,已连续5年稳定在600亿斤以上;今年夏粮总产267.7亿斤,比上年增加7.4亿斤,总产、单产均再创历史新高,实现十连增。推动了养殖方式转变,目前畜禽规模化养殖达61%,比2005年增加3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水产品健康养殖超过60%,比上年增加5个百分点,比2005年增加41个百分点,内陆省份领先。提升了农业十大产业(粮油、畜牧、水产品、棉花、茧丝绸、中药材、水果、蔬菜、茶叶)的主导地位。2012年油料总产227.7万吨(居全国第5位),蔬菜总产3100万吨(居全国第10位),棉花总产29.4万吨(居全国第5位),茶叶总产9.5万吨(居全国第8位),中药材基地200万亩(居全国第15位),蚕桑基地65万亩(居全国第9位)。加快了产业化集聚速度。自2009年以肥东食品工业园为标志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启动以来,目前全省已形成年加工产值超5亿元的农业产业化产业集群105个,聚集龙头企业980个。认定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39个(其中有4个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2012年,省级示范区加工产值达2200亿元,占全省36.7%。增强了龙头企业拓展市场能力。农产品营销业态趋向多元化、现代化,目前恰恰瓜子已进入全国35000家超市,燕之坊粗粮设有4000家专柜,雾里青茶叶开设400家专卖店,老乡鸡快餐店已开227家,龙头企业自建或加盟第三方平台开展电子商务的有420家,年销售额达45亿元。

三是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基础的品牌建设体系不断完善。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标准+基地”的产业模式,把农业标准化生产与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监管体系、检测体系、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全省正在建设6个市级检测中心和58个县级检测站。目前,全省主要农产品综合监测合格率比“十五”末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总体稳定在96%以上。2012年,全省蔬菜、畜产品、水产品农兽药残留和非法添加污染物省级例行检测合格率为99.5%、100%和99.4%。推动“三品一标”持续健康发展,全省获得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原产地地理标志的分别达到1116个、19个、1432个、13个,其中绿色食品位居全国第6位。已通过“三品一标”产地认定占食用农产品产地总面积30%以上,认证产品占食用农产品商品量30%以上。标准化生产有力推进品牌化建设,目前,我省农产品获得国家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29个,占全省总数的23.7%、中华老字号17个,占全省68.1%。获得安徽省著名商标310个,占全省27.4%。如“恰恰”瓜子、“鸿润”羽绒被、“燕之坊”粗粮、“詹氏”山核桃等产品品牌在全国享有一定声誉。

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对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和推进“四化同步”作出重要贡献。

一是带动了农民就业增收。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吸纳农民常年就业200万人、季节性用工350万人,促进了农民工资性收入较快增长。龙头企业建立生产基地7300万亩,通过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户提高单产、节本增效、土地租赁、参股分红等,通过订单收购和直接介入农产品原料收购,稳定并提升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2012年,龙头企业带动农民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今年上半年,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830元,同比增长13.4%,比全国高1.5个百分点,收入额比全国4817元高13元。农业产业化为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促进农业经营机制创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促进了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为深化农村改革注入了新的动力。促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土地流转。目前,以合作社、大户和龙头企业为主体流转土地面积达2025万亩,其中龙头企业直接流转达到30%。规模经营使土地、劳力、农资、科技等要素得到优化配置,农业生产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为全省现代农业奠定了良好基础。如现代牧业在五河县流转10万亩土地,发展牧草生产,不但解决了3万头奶牛牧草需求,也增加了流转农户的租地收入及就业收入。促进了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针对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局限,各类产业化组织通过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发挥自身优势和引领作用,从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方面入手,大力推进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有效弥补了统一经营层次这一薄弱环节。比如在禽业产业化发展中,由龙头企业向养殖户统一提供鸡苗、饲料、防疫、收购和加工,禽业这类全程社会化服务专业化生产模式已占重要位置。龙头企业发挥资金、科技、人才、管理等优势,通过土地流转或直接带动农户建立生产基地,促进良种良法、机械作业等统一服务,加快了科技转化应用,2012年,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7.2%,测土配方施肥基本全覆盖,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5.5%,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4.6%。

三是推进了我省四化同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贯通工农、联结城乡,将一二三产衔接起来,为我省工业化、城镇化提供产业支撑,以农产品加工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化,有机融合了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信息化的有效途径。2012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20.3%。对全部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33.1%。在全省工业主导产业中,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仅次于轻纺工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合肥市去年农产品加工产值已突破千亿元大关,淮北市着力打造食品工业高地,食品工业成为该市仅次于煤炭工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中民营企业已占97.7%,加工产值已占89.5%。农业劳动力外出转移就业提升了城镇化水平。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的创建,有效推动了生产生活等要素相对集聚,促进新城镇形成。如肥东食品工业园、淮北凤凰山食品工业园已成为新型城镇化典型。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大量吸纳了农民转移就业,促进了城乡资金、市场、技术、信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力的推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主要措施

一是政府强力推动。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农业产业化作为三农工作中一件全局性、方向性大事来抓。每年将农业产业化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并列为地方政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根据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先后出台了《关于安徽省农业产业化“121”强龙工程的实施意见》(2005年)、《关于实施农业产业化“532”提升行动的意见》(2008年)、《安徽省农业产业化“671”转型倍增计划实施方案》(2011年)、《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四大集中区”建设的实施方案》(2012年)、《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2013年)等文件,从全局上加强产业化发展的宏观指导,从政策上加强对产业化发展的扶持。省政府成立了由分管省长为主任、省直23个部门为成员的省农业产业化工作指导委员会和具体办事机构。每两年组织一次省级龙头企业考核认定,每年召开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或现场会议,表彰一批先进单位、个人和龙头企业,总结经验,创新发展思路,强化推进举措,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化持续快速发展。今年4月初,省政府在蚌埠市召开农业产业化现场会,会议期间,参观了现代牧业、中纺粮油等现场,蚌埠市、安庆市、肥东县、宁国市政府和燕之坊、宝迪公司在会上介绍了经验,时任省委副书记孙金龙主持会议,梁卫国副省长作了重要讲话,对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产业化工作作了全面部署。

二是上下合力推进。从2005年开始,按照“一个产业、一个行业协会、一批龙头企业、一片生产基地、一个配套政策、一套工作班子”的思路,确立农业十大主导产业牵头责任单位。各牵头单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职能作用,认真谋划和推进主导产业发展,为龙头企业出实招,办实事。省发改委牵头畜牧产业并优先安排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进入省“861”计划。省财政厅牵头水果产业并整合使用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省商务厅牵头茧丝绸产业并积极争取国家“东桑西移”项目和茧丝绸发展风险基金,支持茧丝绸产业化发展。省粮食局牵头粮油产业并整合资金2亿元,加大扶持粮食产业园、批发市场和重点龙头企业贴息项目。省食品药品监督局、省供销社分别牵头中药材和棉花、茶叶产业,并加大行业扶持。省农委牵头水产、蔬菜产业,并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牵头作用,积极谋划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规划目标、推进举措,为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当好参谋。省产业化办公室会同省金融机构、国土、税务、环保等综合部门,着力解决产业化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省统计局建立农产品加工产值月报制度和省级龙头企业运行监测机制。各市、县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建立农业产业化领导和办事机构,制定发展规划,出台扶持政策。全省上下形成条块结合,相互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

三是强化扶持措施。在各级龙头企业评定、项目贷款、融资担保、财政贴息、用地、用电、出口补贴、税收、减负等方面加大对龙头企业扶持。省财政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从2005年的5000万元逐步增加到今年的1亿元,整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1.2亿元用于龙头企业贷款贴息。各有关部门认真落实龙头企业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用地免缴土地使用税,引进农产品加工自用设备免征进口关税,从事种植、养殖业生产经营所得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研发费用据实税前扣除并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加计扣除优惠等一系列政策。据不完全统计,龙头企业每年享受政策优惠超过200亿元。并对龙头企业用电、用地、贷款、融资、上市等方面给予支持。2012年,省农发行、省农行对龙头企业贷款达120亿元。目前龙头企业成立的微型银行16家、担保公司49家,利用基金40家,从资本市场融资88亿元。

四是搭建招商引资及合作开放平台。每年举办合肥、上海等三大农产品交易会,已成为我省农业招商引资与合作开放的重要平台,为产业化发展注入了动力。截止去年,我省已先后举办13届上海农交会、4届合肥农交会,参加10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并多次组织龙头企业到省外、国外参展。2012年,合肥、上海农交会共签订投资项目972个,投资额1339亿元。通过三大农交会平台,省政府先后与中粮、中农发、光明、雨润等大型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目前已有23个项目在我省实施。同时,各市、县发挥优势,独立办展,以展招商。近年来,宣城、安庆、六安、黄山、池州、蚌埠、金寨等先后在北京、上海、合肥等地举办市一级农展,取得明显效果。

图文快讯
大棚黄瓜田间管理技术
5月18日中心核心专家组为实施规…
版权所有 © 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电话:0551-64256798 传真:0551-64256798
地址:合肥市胜利路与琅琊山路交叉口天骄国际B座2610室 技术支持:网道科技 皖ICP备08101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