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欢迎您的到访! |
![]() |
现在时间是: |
郎溪县是传统农业县,但农业经济发展一直较为粗放低效。2007年以来,围绕粮食、水产、茶叶等主导产业,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大力培育以家庭农场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将分散在各家各户的田地、荒岗向种田能手、致富能人手里集中,有效推动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目前,全县发展各类家庭农场216个,人均纯收入达到28910元,约为全县人均纯收入的4倍。3月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全国“两会”特别节目《聚焦两会 见证履职》对郎溪县凌笪乡钱桥村“钱晨家庭农场”进行了直通、互动连线直播,在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
如何更好、更快地发展家庭农场、在发展家庭农场中还应注意什么?调查组深入到郎溪涛城镇、凌笪乡、新发镇、十字镇水稻、茶叶和桂花树种植、青虾养殖等多个家庭农场进行实地了解,与县农委的同志们进行了交流,对家庭农场的发展进行了如下思考:
一、发展家庭农场离不开“政府引导与扶持”。为促进家庭农场快速健康发展,2009年以来,郎溪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发展各类家庭农场,并引导产业代表性强、规模较大、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家庭农场主,率先成立“郎溪县家庭农场协会”。同时,结合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和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活动,县农委每年组织100多名农业技术干部与家庭农场进行对接服务,开展各类农业技术培训,指导家庭农场标准化生产和农业新技术应用。另外,县政府协调县农村合作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新华村镇银行为每户家庭农场提供信用贷款2-5万元的信誉贷款授信,累计为家庭农场主协调贷款4600多万元。
二、发展家庭农场还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今年中央1号文件倡导发展家庭农场,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但是,建立家庭农场,首先要解决“地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的问题。从调查结果来看,虽然农户耕种自己承包田的收入一般只占全家收入的20%-30%,远不如打工赚钱,但农民天生的土地情结,使他们大多不愿放弃自己的土地。2009年后,郎溪县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家庭农场的政策,在外打工的不少农民回乡发展,土地流转难度不断加大,流转费用不断攀升,已由2009年的300元上升至现在的500元左右。“现在的家庭农场太火爆,好多人在搞,没搞的人也想搞,谁不希望趁着国家好政策先致富呀!但没地啊,现在流转土地可不容易,流转费高不说,还得先付钱后种地,没有政府支持、资金支持可不行。”一位家庭农场主对调查组说。
三、家庭农场要“适度规模”。家庭农场主要以家庭成员为劳动力,其规模应以一个家庭所能顾及的范围为限,实现规模经营与精细化管理的有机结合,实现收益最大化,避免规模小而无效、规模大而不精。同时,土地类型、气候条件、种植结构等也是家庭农场规模经营时考虑的重要因素。比如,传统农作物的规模效益有限,若大规模经营,精心程度降低了,农民的效益也不会很高,可持续性比较差。“我们家流转了100多亩地种茶叶,平时就靠家里4口人打理,采茶时才雇人,若土地流转再增加,一来照顾不过来,二来资金也没那么多。” 农场主钱庆国说。
四、发展家庭农场应以“农民自身为主体”。在发展家庭农场时应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意愿。政府部门通过引导、扶持和服务,让转出土地的农户得到实惠,让家庭农场产生规模效益。但是,家庭农场是经工商注册登记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农场主享受经营效益的同时还要自行承担经营风险。政府部门不需要为农场主承担经营风险,但有责任提升他们的抗风险能力。当问及“将来谁来种田”时,县农委经管科长严虎激动地说,“肯定还是农民,只不过那时种田的农民更专业化、职业化。”
版权所有 © 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电话:0551-64256798 传真:0551-64256798 地址:合肥市胜利路与琅琊山路交叉口天骄国际B座2610室 技术支持:网道科技 皖ICP备0810176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