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欢迎您的到访!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信息服务

农民怀揣技艺打工忙

来源: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19日  浏览次数:1836

 

  大年初三,38岁的中庙乡坪里村村民张虎成告别亲友,踏上去四川雅安的打工之旅。像张虎成这样有技术的农民工,在甘肃文县坪里村比比皆是。全村百余户,前些年有120多人在北京、太原建筑工地打工,有的还参加了北京奥运会“鸟巢”建设,学会了砖工、钢筋工和电工、电焊工、粉刷工等技术,全都成了有一技之长的工匠。“5·12”地震后,外出务工的农民纷纷回村重建家园,相互变工,家家建起新房子。村支书郭仲德说:“灾后重建,全村壮劳力都学成了技工,打工不愁挣不下钱。”全村外出务工农民可望达到150多人,收入将超过百万元。  

  春节·记者走基层  

  “近年来,我们狠抓农民工技能培训,帮助务工农民由苦力型向技能型转、智能型变。”文县社保局局长尤小林说:“去年,全县共培训农民工2万人次,传授汽车等机械维修、家电修理、餐饮、建筑、缝纫、家政等方面的技能,发放各种技术资料3万多份。既提高了务工技能,又增加了就业机会和收入。今年全县决定采取多种形式,再培训农民工2万人次。”  

  正月初七,记者在文县汽车站遇到一帮正准备外出的打工青年,领头的叫李明德。他激动地讲述自己的打工业绩:“我在新疆承包了200多亩棉花地,每年收入好几万元。我把村里的十几个年轻人都领去了。乡里乡亲的,帮忙种棉花,一来我放心,二来大家都有了收入……”  

  精明勤劳的文县人,淘金路上不仅聚财致富,还显示自身价值。有的“打工仔”在大城市摸爬滚打几年,当上“小老板”,从“我给别人打工”摇身一变成为“别人给我打工”。  

  在南方珠海打工的文县青年农民杨玉荣,经过几年闯荡,办起拥有100多万元资产的塑料厂。“一人富了不算富,全村乡亲富了才算富。”杨玉荣邀上本村和外村的50多个青年男女在他手下打工,月收入都在1000元以上,人人靠打工走上致富路。中年农民吴宝宝,前些年在北京打工,后来自己办起一家建筑公司,用的工人都是家乡人,共有300多人;春节一过,他又带着一些家乡人到北京他办的公司打工去了。 

 
图文快讯
松江新浜文华村立体农业实现“…
版权所有 © 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电话:0551-64256798 传真:0551-64256798
地址:合肥市胜利路与琅琊山路交叉口天骄国际B座2610室 技术支持:网道科技 皖ICP备08101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