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欢迎您的到访!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信息服务

低碳 “小沼气”扮靓新农村

来源:齐鲁晚报   发布时间:2011年8月17日  浏览次数:2340

以往提到农村人居环境,不少人头脑中会浮现出一幅家家生火、户户冒烟、鸡鸭满地跑的场景,随着农村沼气的悄然兴起,这一现象已得到改善。

近几年,临沂市把加快发展农村沼气建设作为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和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已有4万余户农民从中收益。

现状>>不见炊烟起 却闻饭菜香

兰山区白沙埠镇白沙埠村村民臧文民,去年在当地农业办公室技术人员指导下,投资2000多元建起了高标准的沼气池。沼气池建成后,产生的沼气由管道输送到厨房和房间,供做饭和照明。

“自从家里用上沼气后,做饭不用柴和炭,照明不用油和电,炒菜做饭、烧开水样样都行,家里环境也既干净又卫生了……”臧文民指着沼气一个劲儿说好,基本上是冬天不用烧煤,夏天不用烧柴,一年还能节省近2000块钱。一家人也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记者了解到,在白沙埠镇,像臧文民这样用上新农村沼气的用户已达到260户。村民们只要把开关一开,就可以烧水做饭了,既方便又节能环保,彻底改变了原来烟熏火燎的状况。

“去年以来,我们就实施了‘环境净化’工程,把‘一池(沼气池)两改(改厨房、改厕所)’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并启动了苗家庄、西孝友两个省级示范村建设,以点带面,全面展开。”该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对每建一个沼气池在上级分别补助400-1000元的基础上,镇里又补贴300元。

优势>>村容大变样 农户得实惠

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全市积极推广“一池三改”、“一池两改”等沼气建设模式,并结合畜禽饲养场污染治理,推进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推广“畜—沼—果(菜、茶)”、“四位一体”等生态循环模式。

通过这些生态循环模式的推广,生活环境彻底改变,脏、乱、差局面有了很大改观,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善,农民文明程度也有了很大提高。

随着农村沼气普及,农户从中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增收节支成效明显。按池容10立方米计算,每池产生的可燃气体沼气,能保证一家3至4口人生活及照明需要。

每户一次性投资仅2000元左右,年节约燃料开支及照明支出1500元,并且发酵后的沼肥是上等的有机肥,农田使用后,能有效解决长期使用化肥产生的土壤板结现象。“小小沼气灯,照亮新农村”,已逐渐成为全市村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

规划>>3年内新增用户12万

目前,全市共建成大中小型沼气工程146处,新增农村户用沼气4万余户,累计建设沼气池35.6万户,占适宜户数的26.3%,总户数和产气量均居全省第一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此外,建成县级沼气服务中心 11个,乡村沼气服务网点658个,沼气专业施工队300多个,国家级沼气生产工1300多名、从业人员5000多人。

在今年临沂市下发的《关于加快全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加快实施农村新能源工程,被确定为全市新能源产业发展七大重点之一。

力争3年内,全市新增户用沼气12万户,新增大中型沼气工程30处。到2012年,全市农村沼气用户达到48万户以上,大中型沼气工程达到50处,秸秆气化站达到20座,沼气生产和利用总量达到2亿立方米。

 

 

 

 

 

图文快讯
松江新浜文华村立体农业实现“…
版权所有 © 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电话:0551-64256798 传真:0551-64256798
地址:合肥市胜利路与琅琊山路交叉口天骄国际B座2610室 技术支持:网道科技 皖ICP备08101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