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欢迎您的到访! |
![]() |
现在时间是: |
蓝莓“喝”上纯净水?这件新鲜事正在滁州市南谯区珠龙镇悄然发生。走进悠兰山蓝莓谷,只见标准化大棚鳞次栉比,一根根水管仿若细密的毛细血管,精准连接着每一株蓝莓根部。
“好水才能育好果。”沃林蓝莓合作社负责人梁冬梅指着正在改造的反渗透净水设备说,这套价值20余万元的“生命保障系统”可以让原本浑浊的塘水变为清澈的纯净水,既节约了水资源,又保证了EC值和pH值的标准化。
望着眼前这片生机盎然的蓝莓“森林”,很难想象这里曾是荆棘丛生的荒坡。自2013年拓荒以来,梁冬梅构建的“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周边120余户村民吃上“蓝莓饭”。“土地流转有分红,家门口上班拿工资。”70岁的村民徐华荣乐呵呵地介绍,通过土地流转租金、务工薪金、效益分红“三金模式”,像她一样的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了4万元。
经过10余年耕耘,这片土地已形成“种植+研学+加工”的全产业链格局。500亩生态果园里,蓝莓采摘与垂钓、研学、露营等业态相映成趣;与南京企业共建的深加工生产线让蓝莓华丽变身,原浆、果干等10余款产品年产值达200万元。园区年综合营收突破800万元,不仅实现了从“荒坡变果园”的生态蝶变,更完成了“小果子到大产业”的精彩跨越。
产业兴则乡村旺。珠龙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赵华兵对当地农业产业如数家珍:300亩葡萄架、500亩草莓田、200亩蓝莓园以及40余亩火龙果和西瓜大棚串珠成链,形成“春采草莓夏摘莓,秋品葡萄冬尝火”的四季果香版图。通过“基地直供+文旅体验”模式,当地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政策点击】
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推进绿色、特色农产品种养,新认证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农产品1000个。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专家点评】
安徽省经济研究院经济师 江鑫:
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是推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也是强化县域经济内生动力的重要途径,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我省应充分挖掘乡村特色,依托乡村独有的资源禀赋条件,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加强乡村特色产业集群培育,持续做大做强徽茶、酥梨、亳药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鼓励大型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乡村投资布局,加大对“土特产”开发力度,推动建设一批特色产业专业村。持续完善乡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推动乡村特色产业与农村电商加速融合,打破特色农产品销售地域限制。发展乡村富民产业的根本目的在于带动农民致富增收,促进共同富裕。为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还应持续加强特色农产品的品种培优、品牌打造以及市场营销力度,发展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加工业,将产业增值部分留在乡村。
版权所有 © 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电话:0551-64256798 传真:0551-64256798 地址:合肥市胜利路与琅琊山路交叉口天骄国际B座2610室 技术支持:网道科技 皖ICP备0810176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