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欢迎您的到访! |
现在时间是: |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吉林视察,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亲临吉林视察。本报今起重启“牢记嘱托 踔厉奋进”专栏,派出记者重走总书记视察线路,回访广大党员群众,重温总书记视察吉林的生动场景和感人细节,反映吉林省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指导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引导激励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嘱托不负期望,坚决扛起“新担当、新突破、新作为”重大职责使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吉林篇章。
夏日吉林,玉米拔节挺立,稻田一望无际,黑土地上沃野良田,万物竞长。
这是充满希望的土地,这是大有可为的热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赴吉林视察,每次都牵挂“三农”,为吉林农业农村发展擘画蓝图、指路领航。
争当农业现代化排头兵,吉林冲锋在前。作为中国“粮食版图”上的“优等生”,吉林粮食总产量连续3年稳定在800亿斤以上,2023年达到历史新高837.3亿斤,位居全国第四,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面积居全国第一位,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农业现代化第一方阵地位更加稳固。
7月22日,在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视察吉林四周年和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日”来临之际,一幕幕催人奋进的奋斗场景、一曲曲激昂向上的发展旋律,一份份沉甸厚重的“优粮”答卷,正在吉林黑土地铺展开来。
心系“耕地中的大熊猫”
守好护好“黑土粮仓”
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视察时,专程到梨树县察看黑土层土质培养和玉米长势。他语重心长地说,东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是“黄金玉米带”“大豆之乡”,黑土高产丰产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肥力透支的问题。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留给子孙后代。梨树模式值得总结和推广。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黑土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饭碗田”。吉林65%以上的耕地是黑土地,80%以上的粮食产自黑土地,保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责任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和鼓励,让吉林人坚定了信心、增添了力量。4年来,吉林人不负总书记嘱托,努力出经验、蹚路子、走在前、作表率,黑土地保护利用取得骄人成绩。
七月盛夏,走进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一望无际的玉米经过雨水的浇灌更显青翠茁壮,广袤的黑土地焕发着勃勃生机。
“这地全部采用梨树模式,秸秆粉碎烂了之后地不干,通透性好,抗倒性强,防病虫草害,1公顷地能打粮2.9万斤,节约成本1000多元。”谈及过去,家家乐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卜庆阳望着垄间腐烂的秸秆,脚踩松软的黑土地感慨道,以前这地硬邦邦的,用手抠到2厘米都费劲,现在根系都能扎到1.5米了,一铲子下去,还能看到好多蚯蚓。
保护黑土地使命在肩,吉林击鼓催征。4年来,吉林成立了黑土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以中国科学院院士领衔的省黑土地保护专家委员会,出台了全面加强黑土地保护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等10个方面38条具体措施,构建了东部固土保肥、中部提质增肥、西部改良培肥等保护路径,建设了3个万亩级、30个千亩级示范基地和一批示范点,切实把保护黑土地作为保障粮食安全根本之策。
为实现黑土地保护提档升级,今年,吉林突出培肥地力,将资金投入占比由5%提高到20%以上,着力加强黑土地保护力度,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科技创新攻关、肥沃耕层构建、耕地质量监测评价等黑土地保护措施,年度实施保护性耕作3800万亩。
扛起粮食安全重任
端稳端牢“中国饭碗”
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视察时强调,吉林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创造更多经验。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吉林以占全国2%的国土面积贡献了5.92%的粮食产量,粮食商品率超过90%、调出率超过50%。在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中,吉林承担全国1/5任务,增产200亿斤。
坚决扛稳扛牢首要担当。4年来,吉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锚定建设农业强省目标,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突出“四良一智”促生产、提产能,为在更高水平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吉林贡献。
当前,正值水稻生长期,病虫害防治关键期。在大安市海坨乡中科佰澳格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稻田里,伴随着螺旋桨高速运转,一架满载药剂的植保无人机在机手精准规划的航线下匀速飞行,为水稻披上“防护衣”。
“一台无人机作业效率是人工喷药的20倍以上。”公司执行总裁孟宪东说,以前这里的盐碱地基本寸草不生,通过采取交换排碱、增碳培肥、淡化表层的水稻生产一体化技术,改良土壤种植层,每公顷产粮1.2万斤以上,达到中高产田水平。
昔日“十年九不收”的吉林西部盐碱地,如今硕果累累,由白变绿,成为粮食产量新的增长极。
为当好国家稳产保供“压舱石”,年初以来,吉林坚持稳面积、提单产两手发力,将9277万亩粮食、573万亩大豆和356.08万亩油料任务分解下达到各地政府,主要负责人参与研究粮食生产目标和重点工作,明确粮食生产工作具体任务和关键节点逐季节、逐环节稳步推进各项措施落实。
向各要素、各环节要增产潜力,推进种业振兴、发展智慧农机、建设高标准农田……一系列举措都是为了尽最大努力多产粮、产好粮。今年,吉林全环节全链条挖掘“耕种管收”“地种肥药”增产潜力,大力推行“水肥一体化+密植”“一喷多促+密植”等重大增产技术,加快筛选更多耐密、耐盐碱突破性品种,集成运用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等增产增效手段,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深入践行“大食物观”
做强农业全产业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践行大食物观,合理开发利用东北各类资源,积极发展现代生态养殖,形成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多业并举的产业体系,把农业建成大产业。
吉林山水林田湖草资源丰沛、物产丰饶,人参产量占全国60%、世界40%,梅花鹿养殖总量占全国70%以上,鹿茸产量、桑黄栽培量居全国第一位,黑木耳栽培规模、产量均居全国第二位,杂粮杂豆、林蛙等农特产品种类繁多。
4年来,吉林全方位多途径开发利用地上地下、水上水下、山上山下等各种农业资源,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多业并举、产加销贯通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丰富百姓的“菜篮子”“果盘子”“肉案子”。
今年一季度,吉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1.33亿元,同比增长3.0%。农业(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产值分别同比增长9.5%、2.4%、17.5%和19.2%。
以“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为引领,吉林肉牛养殖业蓬勃发展,位居全国前列。
特色才能带来效益,品牌才能占领市场。吉林深入实施品牌强农行动,提升老品牌,培育新品牌,整合“小散杂”品牌,重点打造吉林大米、吉林玉米、吉林杂粮杂豆、长白山人参、长白山食用菌、吉林优质畜产品、吉林梅花鹿等七大“吉字号”农产品品牌。
为做活“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文章,吉林以“十大产业集群”为抓手,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不断拓展大农业发展空间。
从“小特色”到“大产业”,由“平面分布”转型为“集群发展”。如今,吉林生猪、肉牛肉羊产业集群产值超千亿,禽蛋、人参、果蔬、林下及林特产业集群产值超500亿元,建设“十大产业集群”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709家,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19个。现代农业产业已串珠成线、连块成带、集群成链,汇聚起建设国家“粮仓肉库”、百姓“中央厨房”的磅礴力量。
谆谆教诲牢记心间,肩负使命砥砺前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吉林将矢志不渝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方向,争率先、站排头,奋力书写吉林黑土地大农业、大产业发展的新时代答卷。
版权所有 © 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电话:0551-64256798 传真:0551-64256798 地址:合肥市胜利路与琅琊山路交叉口天骄国际B座2610室 技术支持:网道科技 皖ICP备0810176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