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欢迎您的到访! |
现在时间是: |
还是养羊,但方式和效果大不同——600多名大学毕业生陆续加入到环县的牧羊人队伍;全县农民人均收入中,养羊业的贡献占了一半。
甘肃省环县地处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养羊历史悠久。但在多年前,这里养羊大都还是传统方式,人才匮乏是其中重要原因。
今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长沙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时指出,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科技素质提升,要靠有现代化素质的农民,人才留不住是不行的。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扎根乡村的人才,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应用到田间地头。畅通各类人才下乡渠道,支持大学生、退役军人、企业家等到农村干事创业。”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环县把发展羊产业作为富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从2013年发布“招贤令”,到2019年启动大学生养羊“三年”,再到成立甘肃省首个县级大学生养羊产业协会,环县打出扶持政策组合拳,至今吸引约600名大学毕业生返乡投身养殖业发展,推动传统羊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选 择
“返乡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算了笔细账,慎重作出的决定”
国庆中秋假期过后,环县中盛羊业千只湖羊养殖示范合作社负责人姬永锋忙着下乡督促检查第四季度的防疫工作。这天,他驱车来到环县城东塬万只基础母羊繁育场,几年前,他担任过这里的场长。
天好,阳光明媚。花园式的场区内,几十栋羊舍分两列整齐排开。姬永锋戴好帽子、口罩,穿上白大褂,套上鞋套,经过雾化消毒后进入羊舍。
“这里的每一只羊都有身份。”姬永锋指着羊耳朵上一个小小的耳标说,“耳标就是羊的身份证,通过它可以准确查询羊的出生年月、防疫时间等信息。”
说话间,消毒车入场,开始喷洒消毒。触景生情,姬永锋想起7年前返乡工作时的情景:“那时不像现在,愿意听我讲防疫的人不多。”
2013年,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两年的姬永锋,已是陕西省西安市一家养殖企业育肥场的场长。也就在这一年,环县开始大力发展现代养殖业,广招人才。家里打来电话,希望姬永锋借机回家乡发展。
回到环县,姬永锋入职县畜牧兽医局畜牧技术服务中心。“主要工作就是进村入户宣讲防疫。”姬永锋说,当年,推广养殖防疫并非易事。不少养殖户都是“老把式”,头几回,还能听他讲。到后来,姬永锋还没张嘴,“老把式”就说话了:“我养了半辈子的羊,还要你个娃娃教?”
姬永锋返乡工作没多久,由于防疫跟不上,环县很多养殖户损失惨重,“不少人家的羊圈都空了。”姬永锋说。
“老把式”们开始主动联系姬永锋。养殖防疫渐渐普及,不到一年,全县防疫率从40%升至90%以上。“直到现在,再没出现过大的疫情。”
2016年,姬永锋有了更能施展所学的机会:环县引进养殖龙头企业,成立了环县中盛羊业发展有限公司。姬永锋前去应聘养殖场场长。
“场长?”主考官用怀疑的目光打量着眼前的年轻人。然而,看完简历、谈完话,他当即决定录用。
从木钵镇刘家园养殖场起步,一路成长,姬永锋如今已是环县中盛羊业千只湖羊养殖示范合作社负责人,带领500多人的团队,其中大学毕业生“羊倌”400多人。“我应聘的时候,所有的场区都还在规划的图纸上。如今,环县已经有了成熟的平台,对于想从事养殖业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发展环境、条件更好了。”姬永锋感慨道。
2019年起,环县出台了3年内减免圈舍租金、贷款贴息、就业补助等政策,成立甘肃省首个县级大学生养羊产业协会,姬永锋任会长。
车道镇魏洼村的虎与龙,就是其中一名返乡大学毕业生。他从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后到南方地区投奔亲戚,在一家电子厂打工。
一天晚上,虎与龙和在环县屠宰场工作的同学微信聊天时,得知县里引进了肉羊养殖企业,正在招募大学毕业生。
同学说:“基础工资每月4300元,加上奖金,到手能拿5300多元。”
“这比我在电子厂的工资还要高。”
“你是科班出身,回来定有用武之地。”
此后没几天,虎与龙办理了辞职手续,踏上回家的列车。“返乡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算了笔细账,慎重作出的决定。”他说,返乡工作收入不低,生活费用则要低得多,更重要的是有了学有所用、施展才干的平台。
平 台
“伴随环县羊产业转型升级,家乡有了放飞青春梦想的新舞台”
“我娃好好念书,长大了考学走出去。”姬永锋记得,小时候去放羊,爷爷站在圪梁梁上,嘴边常挂着这句话。
环县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自然条件严酷,十年九旱。要让农民稳定脱贫致富,必须紧紧扭住产业扶贫这个根本。
“找准比较优势,环县锚定养羊产业转型升级。”环县县长何英禅说。
环县有天然草场870万亩,是甘肃省的养羊大县。“以陇东黑山羊、环县滩羊为代表的环县羊羔肉品质优良,远近闻名,但囿于规模,市场份额不大。”何英禅说,“要做大做强肉羊产业,必须推动养殖业良种化,引进新品种。”
一番调研论证,生长快、肉质好、繁殖能力强的湖羊,被环县从太湖流域引进来。环县为全县251个行政村每村选派了一名产业指导员。
大学毕业生马明被选派到樊家川镇樊家川村,担任产业指导员。
“相比本地羊,湖羊产羔周期短、成活率高,效益更好。”马明热情动员村民引进新品种,可大伙并不积极,都说“再看看”。
“这么好的品种,村民咋就不接受呢?”深入走访,马明弄清了原因。
原来,上世纪90年代初,环县也曾大力倡导发展羊产业,当时主推养殖陇东黑山羊,但因销路不畅,养殖户收益不理想。2000年后,又引进小尾寒羊,不料市场遇冷,一些养殖户只得赔本出栏。这次推广湖羊新品种,养殖户难免有顾虑。
找到了症结,马明就带着养殖户,去城东塬万只基础母羊繁育场观摩湖羊养殖。
樊家川村养殖户钟世家亲眼看到,繁育场里的羊只膘肥体健。
繁育场的东家正是环县中盛羊业发展有限公司。2017年,公司建成百万只肉羊屠宰加工线、4处万只以上规模繁育场和200个千只湖羊标准化合作社。
“开了眼呀!”钟世家说,过去庄稼人养羊,人跟着羊走,羊跟着草走,养够了时间就出栏,“到头来,赚了还是赔了,一笔糊涂账”。而这些大学毕业生养羊,方法则不同,啥都要算账,“什么时间喂、喂多少、草料比例怎么搭配都很讲究。我们是有啥给羊吃啥,人家是羊需要啥给吃啥。”
钟世家动了心,“可细一想,不行啊,湖羊养殖,技术门槛有些高。”
“这不是问题。”马明说,“防疫、打针、接生,保准都教会。”
线下线上一起发力,“环县金羊120平台”开通了,每周三天,专家直播讲授养殖专业知识,并开展疫病远程诊治。截至目前,这个平台吸引了上万养殖户。
钟世家养殖湖羊后,入门很快,“今年出栏20多只,比去年多了一倍,纯利润约1.6万元。”
“龙头企业供良种、保回收,打通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何英禅说,环县已吸引来3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它们向合作社及农户供应良种羔羊,实行保护价收购,统一加工销售。
“不仅生产过程全程可视,而且肉品质量全程可控可追溯。”环县中盛羊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刘金玉介绍,环县鲜羊肉销售范围原来基本上就在县城,如今覆盖周边600公里左右;冷鲜肉更是销到国外市场。
“伴随环县羊产业转型升级,家乡有了放飞青春梦想的新舞台。”姬永锋说。
成 长
“大都成长为骨干力量,其中81人担任湖羊合作社负责人”
早上7点,刘翠玲准时开始巡圈:饲喂、清洁、防疫,每一步流程她都要亲自过一道。
“湖羊性格温顺,适合棚圈养殖,但技术要求高。”刘翠玲说,需要喂食混合草料,提供通风散热的棚圈,每天消毒,每月打防疫针,还要定期剪趾甲,“每一项工作,我都能够独立完成。”
已成行家里手的刘翠玲,刚入职时却是个“门外汉”。
“羔羊还要断奶?”
“怀孕母羊还要做B超?”
“培训3个月,每天都有一串问号。”刘翠玲说,“在我老家,羊可没这待遇。”
刘翠玲的老家在环城镇马坊塬村,是一个偏远的小村落。刘翠玲小时候常常一个人上山放羊,“传统放羊和现代养殖,真是天差地别。”理论课让她大开眼界,实操课则助她完成蜕变。
环县的大学生“羊倌”,许多并非科班出身。“从招聘起,就不限专业。”姬永锋说,大学毕业生学习能力强,专业短板通过培训补得上。招聘来的大学毕业生,集中培训3个月。授课教师既请业内的专家教授,也请一线员工和兽医。在实操阶段,学员们进入企业的生产场区,在实战中积累经验。
“我本科学计算机,除了小时候有过放羊经历,再无丁点畜牧专业知识。”刘翠玲说,“经过大学生养羊产业协会培训,打针、防疫、接生,现在没有不熟练的。”
培训结束后,刘翠玲到了曲子镇崖腰子湖羊养殖合作社。“我当养殖场场长,另有两名饲养员。”
“经过培训,考察合格的大学生‘羊倌’,或在企业工作,或去村里担任产业指导员,或承包合作社自主创业。”姬永锋说,“每个人都有自主选择权。”
虎与龙当时选择到城东塬万只基础母羊繁育场,起初在生产车间当饲养员。将近半年后,他开始负责接产、羔羊护理、喂养、称重、打疫苗等多项工作。“现代化养殖,得精细化操作。”虎与龙说,过去老家也养羊,只晓得羊吃草长膘,哪知道还要营养均衡。
在养殖场,虎与龙要给怀孕母羊做B超——在探头涂上耦合剂,然后用探头垂直压紧母羊腹部,以均匀的速度移动,间或改变角度,根据超声切面回声图像,就能准确判断母羊怀孕胎数等情况。他还通过一款“智羊”手机应用软件,记录羊的出生年月、所在羊舍、防疫时间、成长状况等信息,为羊只建立详细档案,“消费者购买我们养的羊,都能溯源。”
“大学生养羊产业协会牵线企业,给大家提供了干事创业的平台。”虎与龙说,2019年,他被调到洪德镇张塬养殖场当场长。“独立掌管千只母羊,生怕自己养不好。”他说,好在协会的微信群经常分享经验和技术。
“培训也不少。”虎与龙说,每次取经回来,他都将学到的新技术写成详细的操作流程,“形成执行规范,按部就班不出错。”当年的羔羊成活率达到96%,收入可观。
最近,虎与龙双喜临门:就任片区技术负责人,掌管13个合作社1.3万多只羊,又将同是大学生“羊倌”的贾彩娶进了门。
“截至目前,依托羊产业协会,我们培训了600多名返乡大学毕业生。”姬永锋说,经过培训后,他们大多走进养殖场、合作社,或是下沉担任村级产业指导员,“大都成长为骨干力量,其中81人担任湖羊合作社负责人。”
改 变
“羊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新‘羊倌’这支扎根乡村的人才队伍”
刘翠玲与环县中盛羊业发展有限公司签了承包合同,场区和羊都是公司提供,饲草防疫也是公司配备。她说,以千只基础母羊场区核算,一年向公司交不低于1800只羔羊,就能保证人员基础工资;超出1800只的部分,按照阶梯式奖励,每只50元到100元不等。
“我承包的场区,现有基础母羊376只。”刘翠玲说,截至目前已成活羔羊739只。按协议的比例,已经完成任务。11月中旬,还有一批母羊生产,“那时的羔羊,就都是奖金!”
“对于大学毕业生‘羊倌’而言,既可在企业上班领工资,也能自己创业。”姬永锋说。近年来,环县积极扶持大学生创办专业合作社,每个新建合作社补助10万元,改扩建合作社补助7万元,合作社的水、电等基础设施配套由县里统筹解决。此外,合作社每带动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县财政一次性奖励棚圈建设资金1万元。
2017年,毕业于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郭志兴返乡办起了羊场。
“我们改造了旧圈舍,拌料机、混料机、铡草机等全部更新换代。”郭志兴说,在他的养殖场区,生产舍、哺乳舍、育成舍、母羊舍、公羊舍“五舍”分离,实行“统一品种、统一防疫、统一喂饲、统一标准、统一出售”运营模式,“起初400只湖羊,现已存栏过千。去年出栏羔羊2100只,净利润20多万元。”
“我牵头成立的合作社还带动了31户贫困户。”郭志兴说,合作社上联龙头企业、下联贫困户,社企联合,产销一体,“贫困户把基础种羊‘托养’在合作社,每年每户可分红4500元。”
“羊产业要持续健康发展,既要引进人才,也要改良品种。”姬永锋说,在环县育种基地,一个有大学毕业生参与的科研团队正以湖羊和本地滩羊为母本,以英国南丘羊、无角陶赛特羊、白萨福克羊为父本,采用复杂杂交方法,培育舍饲肉羊新品种。
养得好,还得卖得好。
“以前卖羊,要么在家等商贩,要么赶到集市上等买主。现在大学生来收购,价格也不错。”适逢肉羊上市季,毛井镇湖羊养殖户秦明心情不错。
秦明口中的“大学生”,名叫张宏波,家住毛井镇二条硷村。
“我们的专业合作社主要负责羊肉销售。”张宏波说,环县的羊肉品质好,长期以来却“养在深闺人未识”。“线下收购,线上销售。”张宏波与他人合伙成立了养殖合作社,以高于市场行情的价格收购优质货源。
“羔羊被统一送到指定的地点加工、检验,然后分割、速冻,运到县城冷库。”根据订单情况,配送员将新鲜的速冻羊肉包装处理。“下午5点前下的单,当天就通过空运发货。”张宏波说,去年他们线上销售环县羊肉达2500万元。
“无论是更新养殖技术、培育优良品种,还是搭上电商销售快车,羊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新‘羊倌’这支扎根乡村的人才队伍。”何英禅说,按照规划,到2023年,环县羊饲养量将突破700万只,农民人均来自羊产业的收入有望突破1万元,“为保证一张蓝图绘到底,环县将进一步出台政策,支持肉羊产业长久发展。”
发展现代化养殖,环县人走上了一条康庄大道。截至2019年底,环县贫困发生率已从2013年的39.28%降至1.1%,实现整县脱贫。而在全县农民人均收入中,羊产业贡献达4000元以上,约占一半。
版权所有 © 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电话:0551-64256798 传真:0551-64256798 地址:合肥市胜利路与琅琊山路交叉口天骄国际B座2610室 技术支持:网道科技 皖ICP备0810176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