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欢迎您的到访! |
![]() |
现在时间是: |
河北省平泉县农广校围绕主导产业发展,探索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模式,着力构建新型职业农民 “1+3+10”培育网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智力支撑。“1”即: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3”即:县农广校、农民合作社、建在产业链上的80所农村党员双带夜校村级教学班;“10”即围绕“菌菜牧果”等产业的十个重点现场教学及实训基地。立足县域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形成以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为统筹协调,县农广校为教育培训主体,农民合作社、80所农村党员双带夜校村教学班为依托,分布在产业链上的重点实训基地为补充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通过“三种模式”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平泉县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一社一校”模式。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引领作用,吸引合作社骨干积极参加教育培训。平泉县茅兰沟乡五家村惠民合作社距县城26公里,所处位置偏低,常年多风,在人们的传统意识上认为不适宜发展设施暖棚。平泉县农牧局在该气候条件下通过试验取得成功,在此基础上,五家村创办了惠民农民合作社。县农广校以合作社为基础,遴选58个农户作为培育对象进行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目前合作社土地面积达700亩,高标准日光温室58个,配套建设蔬菜批发市场12000平米,预计户匀收入可达5万余元。
二、“一村一校”模式。以产业为依托,以农村党员培训教室为阵地,以青年创业园区为实训基地,在平泉县围绕分布在全县80个重点产业村建立的农村党员双带夜校农广校教学班,把农村党员和骨干农民作为新型职业农民主要培育对象,培养新农村“两新一高”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把学校办在产业链上,办在重点产业村里,使党员和青年骨干农民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形成了共同致富的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群体,引领群众发展产业,参与社会管理与服务,既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又助推青年农民在家创业和返乡创业,推动和谐新农村发展建设。
三、“一园一校”模式。在贫困村采取优先、优惠+普惠+特惠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政策,把新型职业农民教学班建在产业扶贫园区上,通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提升了新型职业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为从事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位于平泉县党坝镇大吉口村的丰盈食用菌扶贫园区占地面积200亩,固定资产投入500多万元。市农广校将50多个入驻园区的农户列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依托政府对扶贫村的产业扶贫特惠政策,通过大户组建园区,引导小户带着技术直接入驻产业园区,使产业工人变成业主,极大地调动了入驻农户积极性。
版权所有 © 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电话:0551-64256798 传真:0551-64256798 地址:合肥市胜利路与琅琊山路交叉口天骄国际B座2610室 技术支持:网道科技 皖ICP备08101767号 |